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此次住建部对地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坚决问责,会对地方政府形成强大震慑,从而将房地产市场调控从“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转变为“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日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全面贯彻落实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住建部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8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坚决问责”四个字干脆利索、掷地有声,可以看出此次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态度和决心,也意味着住建部要动真碰硬,把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贯彻到底。
房地产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实现“居者有其屋”。因此,房地产不能成为金融投资工具,不能让小部分人谋财发家,而令大部分人买不起房。有不少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使房价上涨,房地产市场繁荣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与此同时,房价上涨还增加了居民财富,财富增加会带动消费增长,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增长。
以上观点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仔细分析,却站不住脚。诚然,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了一些产业发展,房价上涨吸引资金、人才和各类资源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之中,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实体经济成长所需的生产要素被大大挤占,导致实体经济无法健康发展。试想,如果炒房可以在短期内致富,谁还去坚守“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呢?
其次,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并未刺激消费。在房地产领域投资投机的多是高收入群体,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也多体现在这个群体高端奢侈品消费的增加。而大多数居民呢?他们在为买一套房子省吃俭用,压缩消费。这一部分被压缩的消费恰恰是额度比较大的中低端日常消费。可见,高房价非但没有刺激消费,还可能抑制消费。
由是观之,短期内房价上涨刺激了经济,但从长期看,高房价会严重掣肘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对于当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高房价是个大问题。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对房地产市场最准确的定位。然而,某些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利益群体,对这个定位无动于衷,依然盯住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功能不放,在炒作房地产、抬高房价方面大做文章。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土地财政的需要,对房地产市场乱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调控房地产市场真力量没有出,假动作却没少做,房价不但继续上涨,而且涨幅较大。
如果没有大力度的督促考核机制,地方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成效就很难显现。相信此次住建部对地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坚决问责,会对地方政府形成强大震慑,从而将房地产市场调控从“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转变为“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坚持“房住不炒” 实现安居宜居梦想
落实“住有所居” 降低公租房门槛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