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河南省平顶山市某高校要求学生按照“年级+专业+班级+姓名”的格式修改微博昵称,且必须关注学校团委的两个官方微博,团支书会收各班截图,以压缩包格式每天晚上18点前上交一次。记者致电该学校后,工作人员回应称暂时不了解具体情况。
要求学生按统一格式修改微博昵称,且必须关注学校微博、每天转发评论的做法,超出了学校职权范围,实质是干涉学生的私人权利,这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发展,而是一种耗费精力的形式主义。
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很多高校都日益重视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学校信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重视办好“两微一端”,还组织各种评比活动,包括点击数、转发量、评论数等。如果高校“两微一端”平台努力搞好内容建设,吸引学生主动关注、阅读、评论与转发,这的确有意义,但是,通过行政指令要求学生,是走了歪门邪道,关注焦点严重偏移了。
学校开展一切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而非搞形式主义,单纯追求数据。反之,反映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不尊重学生权利,利用行政职权越权干涉学生个体权利。学生的微博,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取什么昵称是学生自己的事,要不要关注校方官微也是学生自己的权利。
学会尊重学生的权利,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大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加强,而一些高校,尊重学生个体权利远未做到:以建设文明校园为名,禁止学生在公共场合拉手;以建设文明宿舍为名,不经学生允许就进入宿舍检查卫生等,不一而足。
事实上,强制要求学生统一关注官微,这不是给学生进行爱校教育,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在官微建设上,学校都如此兴师动众地要求学生,做表面文章,那学校其他的办学活动,又该如何保证呢?更需要追问的是,哪怕官微关注人数增多、转发高了,这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我们常说,大学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其涵义是,学校办学的一举一动都与育人有关。因此,必须认真审视每一个具体教育、管理措施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高校的一些教育、管理做法时常引发争议,就因为在具体办学中,学校存在以行政权主导教育权,不尊重教育规律,不尊重师生权益的问题。对此,必须推进学校现代治理改革,理清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在现代学校里,尊重学生权利,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班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才能给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