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众式”认定当禁,贫困生亦须自信

2018年11月08日 07:20   来源:红网   乔志峰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主要认定依据,认定标准和尺度要统一,确保公平公正。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11月6日《新京报》)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以前,在贫困生的认定上,有些学校存在标准不科学、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的问题,有的还让贫困学生当众演讲并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能得到助学金。如此“示众式”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让部分贫困生望而生畏,不得不放弃了助学金的申请。据媒体报道,有贫困生就曾表示,当众揭伤疤很丢人,“自那次演讲后,我跟同学在一起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高校让贫困生演讲“比穷”,最常见的理由是“只有公开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其实,发放助学金并非开“忆苦思甜”大会,学生的演讲也说明不了什么。口说无凭,学生是否贫困、是否真的需要帮助,主要依据应该是申请学生提交的贫困认定材料。只要学校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应该可以做到将助学金发放给真正需要的学生。非要搞个演讲投票的环节,不仅画蛇添足,还有推卸责任之嫌。

  不过,对于部分贫困生为贫困感到“很丢人”的态度,我觉得也大可不必。贫困只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状态,跟人的品行等其他方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参与竞争,他们的贫穷反映的只是目前的家庭状况,而非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且,造成贫穷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贫穷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地域的差异、出身的不同以及户籍的限制等等,而出身等因素是无法自我选择的。贫穷不是学生本人的错,也不一定是其家庭的错,何必为此感到丢人呢?

  贫困本身并不丢人,但从对待贫困的态度上,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心态。请恕我直言,部分大学生不敢公开承认自己贫困,其实是心智不成熟表现,有的甚至是虚荣心作祟。人穷志不短,改变命运的机会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一番努力和奋斗获得的财富和成功,更值得自豪。让贫困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的做法必须叫停,而如何培养大学生更为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也应该引起学校和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