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防盗暗语”是一种“见义智为”

2018年11月09日 08:42   来源:燕赵晚报   杨朝清

  乘客搭乘公交车,明明在上车时刷了卡,却被司机反复质疑为啥没刷卡,遇到这类事,大家心里难免犯嘀咕,“这司机是不是吃了枪药?”其实,这背后有乘客不知道的原因。记者了解到,曾在坊间盛传的公交司机有不少提醒乘客防盗的“暗语”,原来一定程度上真的存在。(11月8日《北京青年报》)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开放性、流动性强的公交车很容易成为小偷青睐的地方。作为“老江湖”,公交司机比乘客更容易捕捉和发现公交车上的小偷;为了避免乘客被盗,一些公交司机便会采用“防盗暗语”来提醒和警示乘客们注意风险防范,防止让小偷得手。

  面对盗窃他人财物这一失范行为,公交司机没有麻木地无动于衷、没有冷漠地袖手旁观,而是做到了“见义智为”——既做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也避免和小偷发生正面冲突与对抗;既让小偷不能如愿以偿,也保护好了自己。与那种直接的、率性而为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相比,见义智为用更加柔软的身段、更加周全的细节考虑,起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面对蠢蠢欲动的小偷,公交司机并没有高声疾呼“小偷来了”,而是用形形色色的办法来告诫乘客们。不论是踩刹车,还是非同寻常的“动一动,别挡住其他人下车”,抑或反复问乘客“你刷卡了吗”,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背后,隐伏着公交司机的良苦用心。

  面对“防盗暗语”,一些乘客没有心领神会,引发了误解。一些习惯“道德绑架”的人们,或许会先入为主地质疑批评公交司机,明明是一种正当的、正义的行为,公交司机为何要采取隐蔽的手段来提醒和警示乘客,见义勇为为何要“偷偷摸摸”?说到底,只有降低见义勇为的成本与风险,见义勇为才会有更多的公众参与;“防盗暗语”将见义勇为的精神与“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

  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公交司机能够具有“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共同体意识,本身就难能可贵;面对盗窃这一失范行为,能够更加理性、成熟地对待,既切实地裨益了乘客们,也保护好了自己,“防盗暗语”这种“柔软的力量”,同样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另外,在公交车上全面安装监控摄像头,可以方便公安部门调查取证,大大提高公交失窃案件的破案率,有效打击和震慑不法分子。同时,一些城市推行的公交“一键报警”系统,也值得推广普及。当司机发现小偷作案时,可以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悄悄按下报警按钮。公安机关110指挥中心可以即时接入公交车的监控视频,第一时间锁定犯罪嫌疑人,通知附近民警前去处警。如果能够通过人防技防结合,织密安全防范网,让“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成为常态,公共场所的盗窃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