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知名导演郭靖宇公开声讨电视收视率造假,使收视率造假这一陈年痼疾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随即表态称,已经“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也发表声明称反对收视率造假。
收视率造假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长时间以来,许多制片方都反映存在“以推广费换取收视率”。201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公开声明称,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2010年,《人民日报》就连发4篇报道,不点名指出“某省级卫视收视率异常波动”“某卫视在其省会城市,黄金时段收视率远远超过其他卫视,甚至达到2.6倍有余”等。随后,负责统计工作的索福瑞召开说明会,主动曝光了不法分子获取样本用户信息的手段,即通过“跟踪”“窃听”“行贿”等,获知并收买样本用户。【详细】
其实,这不过是数据造假的冰山一角。电影票房造假、地方GDP注水、购物网站刷好评率、微博微信买粉丝数点击量、选秀节目雇用团队拉票……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浮躁风气日盛,让本该靠数据说话的领域,却成了数据造假的重灾区。【详细】
治理整顿收视率造假,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
收视率造假,观众被愚弄,“良心剧”遭打压,正义片商被“割肉”,后来购片的电视台被坑,国有资产遭受流失,整个影视节目制作播出市场被搞得乌烟瘴气。从中获利的只有那些弄虚作假、操纵收视率的利益链条上的流量炒家、无良片商和电视台的腐败分子。【详细】
收视率造假背后的利益有多大?按照郭靖宇透露,一部80集的电视剧,购买假收视率的要价高达每集90万元、总计7200万元。一些业内人士则透露,目前全行业每年购买假收视率的成本高达40多亿元。再往外围扩散,收视率还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主创人员的人气和身价、播出平台(电视台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估值,涉及的利益规模十分庞大。
治理整顿收视率造假,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以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解构和洗牌。这不但需要坚定的决心,还需要监管部门强有力的介入。【详细】
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当然,收视率造假获得巨大的寻租空间,也从侧面折射出电视行业“收视率中心”的弊病。如果能够建立起更加多元、更具弹性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就有望终结收视率对于电视内容“评判一切价值”的不正当权力。【详细】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电视逐步数字化、网络化,收视率统计机构应当及时优化、更新统计方法,例如利用双向互动机顶盒收集用户观看信息。相关机构还应丰富收视率统计的信息量,比如可将点播数据、时移观看数据纳入收视率统计范畴。收视率统计机构也要善用大数据工具,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监测、甄别收视率造假行为,还能预测收视率趋势,更好地为电视广告商、制作人服务。【详细】
当然,完善法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收视率造假严重损害社会风气,影响产业健康发展,应该完善有关法律制度,针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详细】
微言大义:
@七七哩哩_ :支持!!!别让好剧埋没了,也别让烂剧盛行!!
@xinsjk23:感谢这些敢站出来说事的人!
@神经熊:最好不要不了了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在看电视剧方面,流行着一个鄙视链,看美剧的看不起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看不起看国产剧的。而我们的一些国产剧,粗制滥造,收视率却很高,是我们的观众审美不行吗?不全是,有些完全是虚假数据。长期以来,收视率造假成为心照不宣的秘密,宛如一颗“毒瘤”,危害行业生态。事实上,这颗“毒瘤”早该摘了,但这条利益链上绑架了太多人,所以,还要动真格,下硬功夫!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