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郭夏认为,中国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流动性支持,应当着力推动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推进中国援非资金与非洲各国货币之间的人民币直接结算,将有助于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国际经济血液。
习近平主席在最近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顺利实施,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多种方式,向非洲再次提供600亿美元支持。笔者认为,推进中国援非资金与非洲各国货币之间的人民币直接结算,将有助于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国际经济血液。
用人民币作为中非经贸结算货币,合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国际货币格局。从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已经进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成为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并列的国际经贸结算货币和各国外汇储备货币。在这种国际货币新格局的背景下,中国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流动性支持,应当着力推动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用人民币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中方结算货币,有利于规避国际汇率风险。中非经贸合作,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与非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经济往来。用人民币与非洲各国货币进行正常结算,可以避免由美元汇率波动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使用美元结算的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都曾遭遇过美国财团制造的汇率波动洗劫。中国在国际财经领域有着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光辉记录和良好信誉,非洲各国与中国之间尽可能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经贸结算货币,可以有效避免美元汇率恶意波动对中国和非洲各国经济造成的意外冲击。
中国对非援助和投资用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中非经济稳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非洲各国可以安心使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货币和投资结算货币,也可以用人民币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货币。中国有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非洲国家需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进行国际结算,中国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外汇市场完全可以满足非洲各国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之间的正常汇兑需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乐施与人。用人民币作为对非经贸结算货币,加强对非战略援助和经贸投资,有利于创造和分享更多经济全球化红利,不断提高中非各国人民的幸福指数。这将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增加人民币的国际流动性投入,也将为中国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走出国门、落地非洲生意兴财的战略机遇,进而为中华民族的创新崛起和扶贫富民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人民币在海外流通,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经贸往来都应当倡导人民币国际结算。中国的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人民币国际结算和相关国际金融业务的财经服务,中非合作共建的新型海上丝绸之路还需要更多的海外人民币促进非洲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资金融通。放弃对非援助和投资的美元计价,着力推进用人民币作为中非经济合作的结算货币,也是对美国步步紧逼的对华贸易战的一个有力战略回应。
(郭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联盟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解码经济——新生经济学导论》作者,新生经济学创始人,中国经济网特邀财经评论员、评论理论频道专栏作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为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中非合作 开辟海上丝路新天地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