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收到群众投诉称,一家本应停产两年多的煤矿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督察组检查发现,该企业曾收到环保部门33张罚单,但因有基层领导干部“站台”等原因,始终未曾整改。(6月18日北京青年报)
群众投诉的这家煤矿企业,其实是个违法排污的惯犯。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就有人向督察组投诉过该企业,称其将废水排入洛阳金水河,造成严重污染。交办地方后,当地政府回复称:群众举报情况属实,并早在2015年即对该企业立案处罚,相关责任人被相继问责,从2016年2月起企业已停产。
同一家企业,群众的投诉和官方的回复明显对不上号,这到底是咋回事?经督察组查证:2016年以来,该企业被当地环保部门下达整改督办通知、停止违法行为决定等文书33份,对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6次,罚款3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3人。所谓的停产,不过是企业耍得一个花招,督察结束后又继续开工了。
文下了,款罚了,人抓了,涉事企业根本没当一回事,仍在带病生产、违法排污。出现这样的尴尬,说白了,都是让某些领导干部给惯的。试想,如果领导干部没暗中袒护,企业敢以停产应对群众投诉、敷衍整改?企业敢在督察结束后就开工生产?企业屡罚不改为何没被查封扣押、按日计罚?正因为幕后贵人的一次又一次纵容,舍不得对“财神爷”下重手,才助长了该企业屡查屡犯的胆子。
大量事实早已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并非对立的关系。不是说,发展经济必须牺牲环境;也不是说,保护环境就会制约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少数为污染企业站台的领导干部,并非不知道这是发展真经。问题在于,受急功近利思想驱使,他们不愿耗费时间领悟,沉下心来实践。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污染防治是今后3年要着重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赢污染防治这场硬仗,尤须聚焦“关键少数”发力。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凡是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除了约谈通报外,还应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党政一把手进行严肃问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以此倒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彻底走出用环境换发展的误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下,呼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食物,是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对标人民愿望,留住蓝天白云,守护青山绿水,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转变,正是为官一任的最大政绩,也是造福一方的最大福祉。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