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33张罚单为何“罚”不来一次整改?

2018年06月19日 07:19   来源:红网   肖玮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时间过半。17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南省开展督察“回头看”时,收到群众投诉称,一家本应停产两年多的煤矿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督察组检查发现,该企业曾收到环保部门33张罚单,但因有基层领导干部“站台”等原因,始终未曾整改。(6月18号《北京青年报》)

  禁而不停、罚而不改,33张行政处罚文书竟然挡不住企业环境违法的铿锵脚步——这家煤矿企业的“暴脾气”果然是挺“牛”的。当然,企业这么“牛”,说到底,不是厂房“牛”、不是机器“牛”、不是员工“牛”——而是少数“人”太牛。

  督察组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个老理。据说,面对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地方没有真重视,放任企业以停产应对群众投诉,敷衍整改;面对恢复生产且屡罚不改,不仅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而且在中央环保督察现场仍有基层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这让人想起前两天的新闻,说地方监察委“留置”涉腐老板,结果呢,纪检组长带头对抗抢人。一切不正常的乱象背后,几乎都对应着权力的滥觞与乱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不堪表率不说,肆意违法生产,以停产躲避督察、以审批流程过长为由逃避治污改造,这样的胆气和底气,要是说“上面没人”,恐怕群众也不会相信。

  违法企业之“牛”,无非是“两个人”太“牛”: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者太“牛”。利欲熏心、知法违法,所有的“落实不力、敷衍整改”,说到底不过是个短期利益问题。二是基层环境执法太“牛”。执法枉法、睁眼闭眼,重形式、走过场,说到底就是把刚性的法律当做私人裁量的绕指柔。督察组总结得很不客气——33张罚单看似不少,但主要以督办通知为主;面对企业屡查屡犯,没有充分运用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等执法手段,直至这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才下决心解决问题。问题是,类似的“大企业大污染”问题,要多少督察组才能手到擒来地解决呢?

  33张罚单“罚”不来一次整改,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大概就是人所共知的:环境问题的整改,大多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想不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在短期利益面前、在少数干部面前,几乎还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一个常识越发清晰:生态环保观念的转变,恐怕并非三五年可以洗心革面的。就像前两年,动画片《熊出没》风靡我国,但人们的眼里只有娱乐,并没有看到动画的主题也是在呼吁人们学会保护环境。心里有,眼里才会有;眼里有,手头才会有。33张罚单的故事,也许并不是一两个人对权力的任性,而是基层公共环境治理中系统性的风险预警。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千百年来,这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但如果再不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踏实努力,所谓的“桃花源”终究会破灭于我们自己手里。环境执法、生态保护,不妨就从揪出“站台”势力开始吧!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这样的“笑话”不能笑笑就完了    2018年06月12日
  • ·对环境问题要“一盯到底”    2018年06月12日
  • ·环保的“牙齿”要越来越硬    2018年03月30日
  • ·以环保督察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2018年02月23日
  • ·解读31省份的环保督察通病    2018年01月0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