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革劳动力市场,才能真正提振实体经济

2018年05月31日 10:4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改革劳动力市场是重中之重。只有改革劳动力市场,才能真正提振实体经济,实现整体经济形势向好。

   52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不改革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口号。

  当前我国大部分政策都着眼于商品市场改革,而忽略了对于要素市场的提质增效。生产要素是社会再生产过程运转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等,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改革劳动力市场是重中之重。只有改革劳动力市场,才能真正提振实体经济,实现整体经济形势向好。

  首先,我们需要解放更多的劳动力。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还存在不足,束缚了大量劳动力,需要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改革,鼓励乡镇自建企业,将农民聚集起来,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这样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还将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另外,还要促进劳动力的跨部门、跨地区流动,为此应当破除制度约束,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降低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的门槛。

  其次,人口红利所剩不多,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抵消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增速放缓的负面影响。

  纵观近年毕业季招聘热潮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大量的企业找不到适合的人才,低就业质量问题突出。所以,应该大力鼓励专业型、技术型高校的建设,促进校企联合,推进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培养适合当前市场需求、拥有一技之长的高水平劳动力。

  对已经进入企业工作的劳动力来说,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进行再教育;对于下岗职工,我们应当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促进就业,减少失业。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促使劳动力价格趋于合理。我们应当将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所能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将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改善工资分配制度,在更大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体系,提高员工自主意识,调动劳动力生产积极性。

  最后,从各地方政府的抢人大战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还是过于在意需求端,渴望人才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然而却往往忽略了住房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既然想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才。这就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资源。大力推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相关制度,将成为当前我国要素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也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结构性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供需关系变了 跟上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步伐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
蔡智全: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