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洗盘’普遍,而且手法多样比较隐蔽,让我们这些刚需购房者很无奈。”记者近期在全国多个热点城市调查获悉,一些打算买房的年轻人抱怨,一道看不见的门槛挡在他们的前面,开发商“浑水摸鱼”滋生房地产销售乱象让刚需购房者很受伤。(5月17日《经济参考报》)
不用说,这是房地产市场的新动向,也是一封举报信,提醒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该出手了。根据记者调查,在中央强调“房住不炒”理念、各地纷纷打出房地产调控组合拳的情况下,多个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与此同时,在个别城市也出现了一些热门楼盘开发商对于购房者“挑肥拣瘦”的问题,比如全款客户优先、关系户优先,一些楼盘还曲线收取号头费,捆绑销售等乱象屡禁不止,亟待加强治理。
事实上,对开发商这些“浑水摸鱼”的伎俩或手法,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早有预见,并且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不少对应举措,以助力“房住不炒”。各地房地产监管部门更是不忘初心,对楼盘销售、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等都有明确要求,以确保刚需不受伤。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比如所谓“号头费”,本来已被房地产监管部门多次明令禁止,几近成了过街老鼠,可在一些热点城市,部分热点楼盘交易过程中的号头费、捆绑销售等乱象依然猖獗,依然有开发商屡闯红线。有的开发商看似有所收敛,但却暗藏“套路”,更加隐蔽。刚需客要得到热门楼盘的选房机会,有时需要绑车位、绑装修等,多支付一部分“拿不到桌面上的”的钱款,或者得有特别硬的关系,比如地方政府领导、房地产企业高管等,否则想买到这些楼盘的房子基本没可能。
这些乱象之所以出现,除了开发商出于既得利益,通过“洗盘”等方式提高资金回笼效率外,更是缘于藐视规则,顶风作案。因此,首先对公然“浑水摸鱼”的开发商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加强监管执法,露头就打,及时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形成震慑,以儆效尤。
其次,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新变化,应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比如新盘预约人数多于房源时,必须强制开发商采取公证摇号方式,避免暗箱操作。对摇号者身份进行分类,按照首套刚需购房、改善型需求购房、投资性购房的先后顺序参与摇号。又如要求房屋预售价必须“一房一价”“明码标价”。让房价公开、透明是房屋预售价格制度的作用之一,也是防止开发商“浑水摸鱼”的有效举措。
同时,针对一些热点城市普遍存在库存不足、潜在购房需求强烈的情况,政策不能光顾“堵”,而是必须正视刚需诉求,做到精准管控。换言之,热点城市、热点区域商品房要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加快供应速度和项目预售证审批速度,切实解决住有所居。
此外,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也要提高服务效率,要在调控和服务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服务不足、效率低下而给开发商“浑水摸鱼”提供空间。总之,对于开发商“浑水摸鱼”滋生房地产销售乱象,让刚需购房者“很受伤”的问题,既要严肃查处,也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开发商不得拒绝公贷别成“放空炮”
开发商凭啥敢于公开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