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根烟逼停高铁成历史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2018年04月25日 10: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泰轩萍认为,此次八部门联合发布《意见》,一根烟逼停高铁却不用承担责任的日子即将成为历史。5月1日起,高铁上抽烟者、黄牛、无票乘车者等以往未受处罚的“老赖”,将不仅不能乘坐高铁,甚至连普通火车也将被限制乘坐。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证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特定严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车作出规定,自5月1日起实施。 

  《意见》明确限制乘坐火车人员范围包括两类:一是严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有关的行为责任人被公安机关处罚或铁路站车单位认定的,行为责任人限制乘坐火车;二是其他领域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有关责任人,行为责任人限制乘坐火车高级别席位,包括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座以上座位。 

  “人无信不立”是传统道德规范,诚实信用更是超越个人操守,成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支点。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转型带来的高度流动性、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投机与逐利,使得言而无信、有约不履、欠债不还、掺杂使假、恶意欺诈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 

  屡禁不绝的失信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屡屡出现的“老赖”行为,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不小的冲击作用。此次八部门联合发布《意见》,一根烟逼停高铁却不用承担责任的日子即将成为历史。5月1日起,高铁上抽烟者、黄牛、无票乘车者等以往未受处罚的“老赖”,将不仅不能乘坐高铁,甚至连普通火车也将被限制乘坐。 

  《意见》的发布,可以说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众的期许。防范个别旅客违法失信行为对铁路运行安全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对其他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让守信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让失信者处处受限,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构建起的彼此相联、互相制约的信用关系,维系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支持并促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健全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惩戒大格局,加大失信者的成本,这是在制度上是对守信者的一种鼓励和保护。以往的“老赖”行为可能距离普通民众较远,但诸如动车上吸烟这种情况,普通民众感受就很深。对这样的行为责任人在一定时间内予以限制乘车的惩罚,也是让民众更直观感受到信用建设重要性的一个举措。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时代呼唤、群众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丰富的生活场景中,信用的作用日益凸显,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随着黑名单制度的健全以及联合惩戒机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人人都会增强信用意识,社会信用将被全面唤醒。(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泰轩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铁路票价打折,服务不会打折

     五年砥砺奋进 中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