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网游的发展带来育儿新难题。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研究人员近日研发出一种新软件iCare,该软件可通过手势操作识别使用者是成人还是儿童,从而帮助解决智能手机时代“熊孩子”沉迷手机的难题。(4月14日《南国早报》)
“熊孩子”沉迷手机,今天,已经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话题了,我们期盼有有一种软件能够破解这个难题,浙大的研究人员顺应民心期盼,开发软件,让人欣喜。不过,我们也不能迷信软件,一则,这个软件还没有真正普及应用,二则,孩子也许会想到其他办法。笔者认为破解“熊孩子”迷手机,靠软件还要靠“硬件”。
这里的“硬件”就是能够打造出吸引“熊孩子”的新东西,让他们走出“游戏诱惑”,走向“阳光天地”。这个东西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打造。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应该打造更多让孩子安全玩的地方,比如增加公园的数量,尤其是要增加城市的“微型公园”,让孩子有玩的“专业场所”;比如,要增加社区的体育设施,让社区有孩子体育锻炼的“业余场所”。对于学校来说,我们的学校应该设计更多吸引孩子参与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展示自己,精彩自己,成长自己,找到自己人生价值闪烁的平台,这要求我们的学校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狭隘,走向成长教育的殿堂。对于家庭来说,我们的父母不能总是忙于自己工作,忙于自己玩手机,应该学会陪伴孩子成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读书的榜样,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不痴迷玩手机的标杆,熊孩子沉迷手机,大人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破解“熊孩子”迷手机,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研究软件,利用技术手段阻止孩子沉迷手机,这是研究人员的责任担当,更是游戏商家的责任担当。但是,我们更需要在“硬件”建设上给孩子打造一个能够“沉迷”的健康载体,这个工作更重要,更迫切。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会发现,恰恰是在玩中,我们学会了交流,我们学会了成长,我们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打造让孩子玩的硬件,只有让孩子有健康的东西可玩,有美丽的乐园可玩,我们的孩子才能走出互联网的迷雾,健康成长,凌驾于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人生的滋养,如果这个玩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我们的孩子就会沉迷于互联网打造的手机游戏,让互联网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破解“熊孩子”迷手机,靠软件还要靠“硬件”,要靠我们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打造的让孩子快乐玩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