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从数据看,最近几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而稳定。这得益于国家正确的产业政策。中国走向新材料强国的路途还很艰辛,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一以贯之的恒心。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直至走到新材料产业的前沿,在材料方面不再受制于人。
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65万亿元,年均增速27.6%。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到203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工信部将从今年开始继续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和措施。(2月12日《经济参考报》)
从数据看,最近几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而稳定。这得益于国家正确的产业政策。上世纪末以来,国家就明确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持续而快速地进行,中国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倘若按照某些人的“高见”放弃产业政策,也许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成果。
须知,美欧日等国对新材料产业的重视程度并不低于中国。它们并没有因为自身具有技术优势或所谓“自由经济”的标签而放弃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欧美名目繁多的国际贸易壁垒,哪一个不是服务于特定产业集团的产业政策?有人所谓“产业政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之类的“雷论”,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妄断。
生产材料越好,物质生产层次必然越高。这是铁的规律。人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生活质量提高,其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生产材料的进步。纵观历史,每一次产业革命之前,都必然有一场生产材料革命。新材料的出现推动物质资料生产发生质的跃升。由此观之,在某种意义上,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对一个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发展新材料的意义由此显见。
物质产品的高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核心内容。物质产品的高质量要以强大的制造业为前提。而强大的制造业又必须以强大的新材料产业为基础。归根结底,做强新材料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材料产业的坚强支撑。
尽管中国的新材料产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欧美而言,不少方面差距还很明显。对新材料产业的政策扶持不能减弱,不能因为某些学者对产业政策的批判,就摇摆或弱化。中国走向新材料强国的路途还很艰辛,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一以贯之的恒心。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直至走到新材料产业的前沿,在材料方面不再受制于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