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营商环境政府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图)

2018年01月23日 10:52   来源:东方网   谭浩俊

  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期,天津、河北、辽宁、广西、甘肃等地纷纷出台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增长,一直是各级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特别是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以来,如何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就更成了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且都有一些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如果把各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汇集起来,一定非常开放与开明。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民间投资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民间投资者仍处于等待观望状态。除了等待宏观政策进一步放开、等待国有企业改革、等待行业开放等之外,与营商环境不佳、民间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也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营商环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民间投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来各地改善营商环境的做法来看,更多的都把重点放在了政策方面,即尽一切可能给投资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政府补贴等,而在如何服务方面,则显得相对较弱,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和制约手段,形成了政策硬、服务软,政策优、服务差的矛盾格局,导致政策的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各种负面新闻则频繁出现。

  我们说,给投资者以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特别是一些好的产业项目,更应当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但是,决不能出现重政策、轻服务,给政策、不给服务的现象。而这,恰恰又是很多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最难真正引起重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方面。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投资项目多的地方,都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投资者反映好。

  我们并不否认,在地方出台的各类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中,也包括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也都把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当作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如何提高服务水平的措施方面,显然没有政策来得那么过硬、那么有效率、那么有底气。服务方面做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答应的政策不能按照承诺的期限和标准兑现,存在迟迟不到位或到位不完整现象,如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影响投资者积极性,也对其他投资者产生心理影响;二是不能象承诺的那样提供良好服务,承诺更多的停留于文件、会议和口头上,没有传递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身上,尤其是审批,仍然存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前置条件互相制衡等方面的问题。其后果,就是投资者没有办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如开工、竣工、投产等。一旦投资者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相关职能部门就会以检查的名义,对投资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干扰,甚至罚款。

  也正因为如此,各地在纷纷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的同时,是否应当先把过去出台的政策梳理一遍,看看哪些落实到位了,哪些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落实到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有政策、无结果,有承诺、不兑现的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弄清楚、不解决好,出台新的政策,除了吸引眼球,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就有可能只是走过场、图形式,是做做做样子,而不是实实在在地给民间投资创造条件。

  应当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各项政策的持续作用,尤其是中央对政策落实的多次督查下,民间投资开始出现一定反弹,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有所复苏。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505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1月份至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11295亿元,增长11.0%;民间投资348143亿元,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5%。也就是说,尽管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没有国资快,但是,占全部投资的比已经比较高,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产生的投资效率也会很高。

  为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企业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也出了很多,特别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对几起企业家案件进行重新审理,更是让民间投资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增添了新的动力。很显然,这样的具体做法,比起只拼政策、只喊口号的花架子要实在得多,也实惠得多。政策重要,服务更重要。营商环境,决不是靠比拼政策能够改善得了的,而必须靠服务。只有服务好了,政策的作用效果才好。否则,会使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地方出台了那么多优惠政策,仍然没有投资者去,原因应当在于,服务环境不佳,投资者不想去冒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