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离校”关键是教师志愿服务“弹起来”

2018年01月05日 14:11   来源:东方网   张西流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时间差带来的“三点半难题”,一度让各方头疼,本版于2017年4月对此进行过连续报道。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1月4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弹性离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化解“3点半难题”。此前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地,以政府统筹规划、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学校利用场所、师资和设备优势,为中小学生组织普惠性的课后活动。特别是,全国首批34家单位挂牌“课后服务示范点”,推进教师志愿服务,让中小学生享受到免费的课后服务,可以说是破解“3点半难题”的一剂良方,更是公共服务的一个有益样本。

  事实上,所谓的“三点半难题”,归根结底,还是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为了解决经费和人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不得不向学生收取“课后服务费”;而教师从事课后服务,也是有偿服务。问题是,学校是事业单位,要收费必须首先取得收费行政许可,而学校收取“课后服务费”,显然没有政策依据,当属乱收费之列。再者,无论是学校收取“课后服务费”,还是教师从事有偿服务,均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初衷。

  不可否认,义务教育资源紧缺,滋生出各种收费乱象,地方政府难咎其责。落实义务教育法,不仅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责任,地方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到课后服务,有的学校“收费”也好,有的教师“有偿”也罢,亦或是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提供课后服务,将学生推向存在诸多隐患的社会托管机构,均反映出了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可见,建立“课后服务示范点”,服务费用由政府买单,倡导广大教师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让中小学生免费享受课后服务,便是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具体措施之一。

  换言之,落实“弹性离校”,关键是要教师的志愿服务“弹起来”。事实上,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学生家长自愿原则,普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因此,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教师加入志愿服务,应成为义务教育的“标配”。中小学校不仅向学生免费提供课外服务,而且应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多探索一些人性化的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学生实行人文关怀,使他们在免费课后服务中,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