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该给预付收费定个规矩

2017年11月21日 08:13   来源:长江日报   木须虫

  近年来,预付卡经营在教育培训行业非常普遍,但消费侵权、卷款跑路等案件频发,让这一非常普及的教育消费形式蕴藏了越来越大的安全隐患。日前,北京市9部门联合开展整治预付卡违规经营专项行动,教育培训机构预付卡及预收费,成为检查和整治的重点。记者调查发现,预付费在教育培训行业中普遍存在,预付经费高昂,还推出了各式预付费算法,纷繁复杂。(11月20日《北京青年报》)

  预付收费在服务类消费领域比较普遍,而其中的教育培训涉及面广、金额大,因而问题突出。预付收费是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付了费能否提供承诺的服务明显存在不确定性,因预付收费卷款跑路的案件频发,表明这种模式有与生俱来的信用风险,甚至不排除一些商家恶意设置欺诈陷阱,其性质与非法集资圈钱类似。

  同时,一些预付收费服务行业,还将预付与价格挂钩,预付越多服务价格越低,而未预付的服务消费价格畸高,损害消费公平,预付及差别价格行为带有霸王条款性质,严重的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所以,预付收费模式是商家或机构绝对利己的规则设计,这样的规则缺乏对消费者权利起码的保护以及潜在信用风险必要的制约。

  尽管诸如教育培训等服务属于市场自主调节的范畴,通过契约可以维系消费关系,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更需要外在的钳制。如,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了培训对象一年甚至几年的学费,是个巨额的数字,一旦不能提供服务,拿什么作信用担保?事实上,许多培训机构场所都是租赁的,师资也是流动的,基本不具备善后的强制履信条件。

  是时候给预付收费定个规矩了。首先,应严格区分预付收费适用的范围,避免无序泛滥。其次,应严格限制预付收费的权限,设置预收费额度上限以及按期服务收费的时限。第三,应严格禁止将预付收费同价格挂钩,规范服务价格竞争。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清理涉企乱收费须完善清单制度    2017年09月20日
  • ·治理乱收费需要补齐制度短板    2017年08月21日
  • ·银行应该自觉减免收费    2017年08月02日
  • ·清理整顿协会乱收费关键在执行    2017年07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