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官网发布了一则《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台风灾害自救倡议书》。在25日被该校自媒体“北理小报”转发后,该倡议书阅读量破十万加。但跟帖区点赞数最高的评论,基本上是一边倒地声讨学校。
就倡议书内容看,它无非是在强台风“天鸽”过境后,号召学生“自觉行动起来,清理道路,草地垃圾;协助绿化工人挽救树木,疏通道路;检查家中门窗、空调外挂机是否受损,及时修复”等,这看着并无不妥,怎么就遭到这么多以本校学生口吻发出的声讨?
从声讨中的内容——“不让车进学校”“强制搬迁寝室”“近两万余元的学费”“提前断网关灯”“假期留宿学校申请麻烦”等来看,评论者对涉事学校的怨言是摆在那的。
这些是否属实尚待查证,可从整体氛围来看,该校校方和学生存在着某些隔膜,关系也有些紧张。有人在评论区说,“学生的心声从来不管,还要我们响应学校的心声?”
都说“母校是自己一天骂它八次,但不许别人骂它一次”的地方,学生维护母校也几乎是种本能。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本该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发一封“自救倡议书”就遭到杯葛,虽然很难说这里面就必定是某一方的错,但出现这么诡谲的局面,显然值得好好反思。
“集体控诉”本质上也是种“诉求表达”,鉴于此,涉事学校方面显然不能坐视不理,如果那些问题被查证,那校方理应反求诸己地反思,若是其中有误会,则及时澄清;若是自己做得有不妥的,该纠偏就纠偏,通过合理方式弥合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如若不实,也应及时对外界和学生群体解释清楚。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