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别加分了,裸考吧

2014年07月16日 07:37   来源:钱江晚报   董碧辉

  继河南高考曝出武术加分的闹剧后,哈尔滨中考又曝出加分集体造假。上月底,哈尔滨市教育局对2014年哈尔滨市报考重点高中拟享受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多个群体可享受加分政策。这份名单一经公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中考考生家长联合发布《致省长诉求书》,质疑加分政策幅度过宽,名目太多,一些不具备加分条件的考生浑水摸鱼。比如,有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变成了支边的军人,孩子加了20分;加分项目过多;不会滑冰的学生成了速滑四圈追逐的好手等,还有的戴个帽子照张相就成了飞行员。

  武术高手不是一夜练成的。同样,无论是舞蹈,还是滑冰,真要取得一定成就,达到一定造诣离不开每天的勤学苦练。到了中考加分的这一刻,这些高手突然纷纷从天上掉了下来,不会让人眼前一亮,只会让人眼前一暗。人们的心中会充满疑问:这些高手到底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这制造过程里面到底有何猫腻?

  如果中考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那么加分政策的存在无疑是另外开了一道窄门。只是这窄门不是人人都能过得去的。如果加分成为一种暗箱交易的手段的话,那么与那些分数相交换的要么是钱,要么是权。同样的考分,你加了这几分,我没加这几分,说不定名次就差好几百名,能上的学校就从重点变成了非重点。这样的情形对哪部分人最不公平?无疑是那些贫苦人家的子弟。考试制度再怎么受到诟病,至少它是保证考生平等竞争的一种最好手段。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句老话,但至少在众多考生眼里,这句话还是有着某种程度的神圣感的,可是当拼分数变成了拼爹的话,公平和神圣感被剥夺,剩下的只有愤懑和无奈。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种种加分制度一是为了照顾,比如给军人子女、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二是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存在感,如给体育和艺术特长加分。可是每次中高考过后,大规模曝出的加分弄虚作假事件表明,加分政策已经成了公平的考试制度的一个后门和漏洞,严重影响了选拔制度的公平性。要照顾,可以有其他形式,素质教育的诉求,也不应体现在应试制度的砝码之中。在监督制度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只要有加分制度的存在,那么必然有暗箱操作的空间与缝隙。就如同一些高校对持刀少年的见义勇为行为伸出了橄榄枝,可假如这个由高校具体掌握的加分行为变成了一个所有高校都得遵循的加分制度,那么,可以想象的是,说不定连杀一只鸡都怕的考生忽然之间就纷纷拥有了一张见义勇为证。弄不到那张证的考生家长只好去写《致省长诉求书》、《致教育部长诉求书》之类的东西了。

  加分制度仅仅瘦身不够,直接取消最佳。还有什么诉求比公平、正义还重要呢?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