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刻不容缓

2017年08月30日 15:49   来源:光明网   莫开伟

  最近,虚拟货币的ICO开始火了,币久网、币众筹、立方投、ICOAGE、ICO365平台生意火爆,甚至比资本市场的IPO更胜一筹。同时,大量与ICO无关的项目都一窝蜂涌向市场,鱼龙混杂,将社会民众吹得眼花缭乱,更将无数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投资者引入快速发财的恶梦之中。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4年里,ICO融资复合增长率达到547%。今年上半年,国内的ICO规模也已已逾26亿人民币,ICO平台逾50家,国内参与ICO的人数达到200万人。

  所谓ICO,也称首次公开募币,其以比特币为募集对象,项目负责人通过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加密代币,为所谓的项目进行融资。随着美容、社交、白酒、竞技等“奇葩”项目的进入,导致了ICO项目的蛮荒生长,作为虚拟货币代表的比特币也迎来飙涨。

  目前ICO由于尚缺乏监管制度和监管主管部门,已暴露了大量金融风险隐患:一是以区块链创新幌子欺骗广大投资者,达到非法融资圈钱之邪恶目的;二是由于缺乏正规审批渠道,没有严格把关,致使目前市场上大多数ICO项目不靠谱;三是价格被人为操纵如同“过山车”,既造就了一夜暴涨的造富神话,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场,同时也面临着暴跌、损失惨重等风险,扭曲了ICO本来面目和发展初衷。

  显然,根据当前ICO90%是蓄意骗钱、剩下10%中又有90%是伪需求的现实,尤其ICO滋生加剧行业泡沫、扰乱金融秩序、侵蚀民众财富等各种社会危险,必须出重拳予以打击。因而,将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已到了刻不容缓地步。同时,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的要求,ICO应毫无疑问地纳入有效金融监管范围。

  对ICO监管,笔者认为不妨从四方面着手:首先,明确法理定性,尽快将ICO行为进行准确法律界定。对ICO的企业进行登记式管理、对ICO募集的代币进行公开透明的托管管理,项目发起方、代币流通平台、第三方宣传机构,对项目真实性需要加强考察,增加投资者风险教育,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为了不抑制金融创新,也可参考英国、新加坡推行的金融科技沙盒监管系统,将创新和风险间的矛盾最小化;其次,筑牢监管基石,抓好ICO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产托管、项目真实、合格投资等内容真实性审核关,防止虚假项目ICO等骗人圈钱把戏的进一步恶性化和膨胀化。因为这些内容是监管机构了解和监控高风险金融业务的有效方法,能够让项目更透明,更能有效约束投机资金和控制投资风险;再次,突出解决监管难点,尽快明确监管主管机关,结束无人监管的局面。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职能部门应及时沟通,消除由谁主管监管的无谓争论,在没有明确监管主管部门之前,可进行联合监管,因为它不仅涉及我国法定货币,也属代币有价证券范围,更有可能涉及到非法集资;最后,各级政府开动宣传,让全体民众提高金融防范意识,自觉隔断与骗人圈钱ICO的联系,铲除ICO滋生的社会土壤,让非法圈钱的ICO无处遁形。

  可喜的是,近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已组织ICO专门座谈会,这件事在业内解读为“标志性事件”,预计ICO纳入有效金融监管已为时不远。(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