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如何因城施策给三四线城市去库存?

2017年06月30日 07: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盘和林:

  包容性增长核心是“机会平等的增长”。当前,在中国大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双创”,不仅有利地支援了“稳就业”、“稳增长”,还拓宽了社会纵向流动渠道。人类已经高度依赖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不请自来,我们一方面用其所长来实现包容性增长,另一方面避免其潜在破坏力,如“技术凌弱”。

  杨国英:

  中国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应该兼容科技红利和制度红利,促进两大因子共同进步。包容科技红利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前提,科技是增长的内驱力。包容制度红利、促进制度红利的释放,则是包容性最为重要的体现,一方面,围绕科技发展趋势构建更为公平的制度架构,可以引导科技革命更具普惠价值;另一方面,推进更有深度的制度性改革,创造更为公平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是当前经济结构性改革的要义。

  乔瑞庆:

  实现包容性增长,不能只靠技术,也不能只靠市场,政府和社会也要行动起来。市场、政府和社会有效互动,会更好地利用技术,也会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注入包容性。“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各级官员推动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方向性引导和理论指导。政府力推“双创”,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年的追梦热情,鼓励他们投身于“双创”事业中,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精准扶贫,让更多人走出贫困,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经济活动的参与性大大提高。

  周晓晶:

  中国能够实现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中国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前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确保了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实现了包容性增长。如今,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进程中,2.0版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战略将确保中国继续实现包容性增长。

  闫冰竹: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关键是通过强身健体,构建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为中国金融业找到健康的内生动力。无数次的金融危机证明,如果缺乏有效机制,风险就容易被忽视。防范金融风险,宏观上需要构建审慎稳健的金融监管体系,微观上则需要金融企业强身健体,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在此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和着力防范风险引爆点,防止引发系统性风险。

  陈凌:

  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也在成就“他们的故事”。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这几年,在中国广泛普及的支付宝,与印度、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企业合作,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打造当地版的支付宝。支付宝的到来,将有利于这些国家直接跨过银行卡支付阶段,进入更为便捷的移动支付时代,极大地方便百姓生活。

  冯海宁:

  多年来,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石油。今年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量突破了一亿吨大关,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70%。汽油消费量不断下降,就有利于减少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这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汽油消费量首现负增长也提醒石油企业,依赖汽油生产销售的日子难以持续,必须及时调整企业策略和战略。

  程凯:

  目前的降杠杆是必须的,但也要掌握节奏,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企稳期。不降杠杆是风险,降的太猛也是风险。真正成功的降杠杆,是要培育市场参与者降杠杆防风险的意识,让市场参与者不再把疯狂加杠杆当作增长的源泉,也只有这样,整个经济体的风险才可以把控。

  张平:

  如何因城施策给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呢?首先,对商业地产库存较大的城市,应暂停项目批复。其次,三四线城市库存虽多,但是危棚简屋也多,可以通过危棚简屋的改造,消化掉部分住宅地产的库存。最后,三四线城市无力购房弱势群体数量庞大。政府可以将部分库存房源转换成保障房、廉租房,有偿提供给低收入群体居住,这样既减轻了房地产高库存的压力,又获得了惠及民生的美誉,这也是一种解决库存压力的途径。

  杨现领:

  建立中性的市场规则是楼市长效机制的导向,解决住的问题是长效机制的核心,增量改革化解存量问题才是长效机制的可行路径。建议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增加土地供应主体,提高土地供应弹性。在房屋供需总体平衡且新房供应逐步紧缩的趋势下,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更多需要靠二手房,同时补齐租赁市场发展短板,落实购租并举。

  荣晨:

  当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化程度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租赁双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均易受到损害。对此,首先,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保护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全力维护市场的契约关系。其次,要鼓励房企在新建商品住房项目里长期持有部分房源,或将其持有的存量住房用于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再次,要全面落实鼓励个人出租住房的优惠政策,鼓励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最后,要鼓励地方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或PPP模式,将现有政府投资和管理的公租房交由专业化、社会化企业运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吴秋余:

  新生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共享单车诞生以来,在缓解交通拥堵、鼓励绿色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既然是市场行为,单车企业就必须自己争口气,早日跳出不断烧钱不挣钱的困局,逐步摆脱对资本的过度依赖,凭借自身对资源的整合创造市场价值、赢得生存空间,让共享单车骑得更稳、跑得更远。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