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火爆“双十一”,拉动经济增长释放多重红利

2016年11月16日 07:2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杨飞

  2016年的双十一依旧热闹:1207亿,双十一当天天猫的交易额再次创纪录;京东也在11日下午1点就刷新了自己去年的交易额;各家电商也都纷纷宣传着自己的双十一战绩。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可谓“剁手党”的狂欢日。波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各个年龄段的网民,惊爆眼球的数千亿交易额,既诠释了“双十一”的影响力,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不管承认不承认,“双十一”这场被称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购物节”的消费盛宴,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点。线上和线下协同,技术与数据共舞,也折射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新趋势。

  民众得享实惠,企业清理库存。与平常网购相比,“双十一”期间很多商家都在价格上下功夫,“惊人低价引爆全场”,让民众得以享受更多实惠。与此同时,对一些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清理库存机会。毕竟商业就有风险,谁也不敢保证货物都能及时卖光。企业在经营中难免会产生库存积压,“双十一”处在年终岁尾,利用这一机会盘活资金流,也的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拉动消费增长,驱动经济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堪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当前我国也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双十一”当天天猫交易额高达1207亿,在拉动消费改善经济方面成效显著。如此也足以说明“互联网+”开始更加深入影响国民消费,相信随着“互联网+”消费深度融合消费潜力还将进一步被激发。

  深度融合发展,惠及共生行业。线上线下,同生共荣。网购在拉动生产制造之外,也在催动保险、金融等服务业发展。比如说,去年首次亮相“双十一”的“花呗”,截至11日下午5点支付笔数就已经超过了1亿笔,承担了21%的支付占比,撬动的交易总额达224亿元。可以说,“双十一”火爆全球,既是深度融合发展的体现,也惠及了物流业、保险业等共生行业,释放出了多重红利。

  当然,事物没有十全十美,在“双十一”促销过程中也存在着价格欺诈、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而这也成为了“双十一”遭受质疑的症结所在。然固然也有一些问题,但我们必须清楚,出现问题是新事物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以现在发展趋势来看电商网购已成难以逆转的经济模式。更何况“互联网+”消费还是一个新生行业,随着监管不断完善相信其必能解决问题实现新的发展。

  经济新常态语境下,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与之相对应,消费需求正在逐步成为经济结构主体,这就要求人们的消费理念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有所改变。改善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愿意消费,“双十一”已经走在了前列,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正能量。可见在认识“双十一”时,不能仅仅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必须客观全面看待,否则既不科学也不公平。(杨飞)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