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考不是阶层流动的唯一通道

2017年06月06日 07: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杨三喜

  不同的人对高考有不同的期待,对高考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等诸多现实问题的诉求。

  -----------------------------------------------------

  恢复高考40周年,今年的高考季多了怀旧味。很多回顾高考恢复历程、讲述个人高考经历和命运变迁的报道见诸媒体,讲述着高考对国家及个人的重大意义。

  对个体而言,高考是至为关键的人生节点,翻过这一页,人生便进入了另外一个通道;对国家而言,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它重拾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传统,为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于社会而言,高考则提供了一条阶层上升通道,具有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流动能力的意义。

  科举制度常被拿来与高考制度比较。因为科举制,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流动性很大,不用说与印度僵硬的种姓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是日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都不存在如此频繁的社会流动。即便如此,不宜过度高估科举制下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流动状况。科举制形成的社会吸纳效应是有限的,它所引起的社会流动只在极为有限的阶层和人群中发生。在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是牢固的,个人的社会地位很难改变,生在哪个阶层,很可能一辈子是那个阶层的成员。

  高考所波及的阶层流动范围则显然要比科举制广得多得多。高考录取率从40年前的5%,提高到了现在的70%多。高等教育普及率也超过40%,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50%。中国社会已不再从极小比例中选拔高等人才,展现出一幅广阔的阶层流动图景。1949年以后阶层流动加速的现象被学者称为“无声的革命”。

  今天的高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虽然高考农村考生录取总量有很大的提升,早在2005年,高考录取农村考生数量就达到了303.81万人,已经超过了城市考生的269.27万人,但是重点高校中农村考生的数量却有减少趋势,农家子弟集中于普通院校,“寒门难出贵子”成为一种现实。高考分省录取的方式导致各地区录取率不同,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录取方式,也饱受争议。作为指挥棒,高考压力一级一级传导,使得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批而不倒……

  如何看待和评价高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人对高考有不同的期待,对高考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等诸多现实问题的诉求。

  今天,人们对阶层相对固化有很多慨叹。其实,与以前大多数时代相比,今天的阶层流动显然是更通畅了。在传统社会,大多数人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除非参加科举,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世世代代都是农民。而今天,大多数农民的儿子恐怕都已经不再下地了,社会为所有人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今天的高考不再像几十年前那般具有改变命运的魔力,但它仍然是青年改变命运最公平、最主要的通道。然而,社会对高考的诸多期待与诉求,显然不是高考所能承受之重。即便高考是阶层流动上的重要一环,面对人类不平等的现实,也还需要创设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保障个体的平等权利和尊严。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阶层上升的通道、社会公平的实现方式应该是多元的,高考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