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欧阳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把欧亚两个包容互补的市场联系起来,使其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离不开金融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
日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
金融融通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没有金融的配合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很难落实。因此,金融需要为一带一路铺好路搭好桥。
当下,“一带一路”正把两个极具特色的市场联系起来。一端是欧洲,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一端是亚洲,具有高速的增长、广阔的需求和充裕的劳动力。两个市场既有互补性,也有包容性,一旦融合起来,将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些都离不开金融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
目前仅在亚欧大陆上,已经规划的铁路、公路、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求就高达6万亿美元。过去几年,全球经济低迷,投资找不到出路。资金在国际市场竞相逐利、大进大出,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阻碍了各国经济发展。如果能将这些资金引导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之中,将大大推动生产投资和贸易增长,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的金融业一直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业理应勇于担当,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体而言,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应该坚持多元、立体以及市场化的要求:将多边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国内外投资者都纳入进来;充分利用各层面资金来源和各类型投融资产品及工具,构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资金价格、运作机制和经营管理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提升可持续性。
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实向虚”问题,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金融之水难解实体经济之渴。对此,需要通过大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把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放在突出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络,积极创新机制,打造金融大动脉,组织全球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金融大动脉将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欧阳宸)
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专家谈]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引活水别忘防风险
【大家谈】“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