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中国式相亲》,就说我们是“巨婴”?

2017年04月07日 07:29   来源:红网   黄帅

  《中国式相亲》在不久前曾经火了一把,还吸引得某外国媒体发文称,《中国式相亲》赋予了父母干预子女选择的权力,并得出中国“千禧一代”是一群长不大的“巨婴”的结论。

  这显然是对中国年轻人选择的又一次误解,这背后既有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观念因素的作用,也有舆论传播和泛娱乐化思维引发的谬误。

  不同于西方,中国年轻人在婚恋观念上回归自我选择的历史并不漫长。所谓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儒家文化观念影响下的思想,它根深蒂固,并随着时代变幻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总的历史趋势是,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自我选择,社会舆论对婚恋观的多元化转变也愈发宽容、开放。即使是思维再保守、顽固的家长,一般也不会公开表示对子女婚恋的干涉,否则就会引来周边亲邻的“好心劝告”。

  但是,相亲的形式经久不衰,就在于它能保证男女交往中的“理性”与“靠谱”。比如人们爱讲的门当户对、家庭合适等,这些因素在相亲中最容易被准确了解、及时把握,真可谓是直接、简单、合理。只是相亲形式的目的性让一些人感到了功利与庸俗,似乎它玷污了爱情的纯洁与自由,但即使在欧美社会,婚姻也摆脱不了阶层、家庭等现实因素的烙印。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婚恋文化方式不同,但最终的指向是殊途同归的。

  外媒在批评中国年轻人选择相亲时没有看到,相亲与自由恋爱不矛盾,相亲中听取长辈意见也不等于家长控制年轻人的选择。对于相亲这种形式,既不必将它批评得一无是处,也不必将其看作保护子女婚恋幸福的法宝。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在于通过某种形式来寻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至于误解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外媒只从真人秀节目中来解读一个社会现象,这就落入了以偏概全的思维藩篱中。

  《中国式相亲》节目虽关注婚恋这个社会话题,但呈现方式却是娱乐性的、易于传播式的,这就必然会对涉及的问题有所夸张、放大,甚至有些电视节目会借相亲、婚恋的噱头来炒作,其中反映的价值观会引起舆论热议,但未必是年轻人真正的心声。

  如果想了解年轻人的婚恋选择,社会调查和社会学研究才是正道。根据传播学的规律,受众得到的信息、观念可能是大众传媒有意识筛选的结果,如果不加以反思而全盘接受,就有可能将个案当成整体状况、将小问题盲目扩大为大问题。

  中国年轻人被矮化为长不大的巨婴。这的确是一部分群体的现象,但整体上并非如此。对“中国式相亲”现象,不要被电视节目所呈现的片面信息误导,不随便贴标签、不做泛道德评价、不以偏概全,才是对待年轻人选择应有的理性态度。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