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电影的命运不在评分网站,在影人自身

2016年12月29日 15: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2月27日,《中国电影报》发表评论文章,引述了众多不具名的信息源点名批评豆瓣、猫眼等评分网站,称豆瓣电影评价体系的分数是人为操控的结果——它直接导致了不负责任的影评人以自己的偏见,严重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因为故意给出的差评损害了中国电影人的玻璃心,并且足以导致大批观众不去观看电影,而让票房蒙受损失。当晚《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该文,引发了人们对影视评论与电影产业的关系的讨论。与此同时,猫眼专业影评人评分也已默默下线。

  电影评分涉及利益之争,存在被利用的可能

  豆瓣分是个开放的体系,它虽然有一套防刷分的系统,但分既然是建立在人工打评的基础上,就存在被人利用的漏洞。评分之争也是利益之争,如果评分可能被人为操作、分数的高低又能左右票房,那么,不管是评低分还是评高分都能让对方敬畏三分,都能实现利益的变现。【详细

  开放的舆论场中,对电影的评价,确实有失序现象存在。在打分平台上,刷好评、刷恶评者,都有之;在自媒体中,也不乏博取眼球的恶意差评,甚至有“人身攻击”。有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舆论,就必然有各种意外情况带来的压力。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合理引导、妥善解决。“洗澡水脏了,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也倒掉”,这应该是共识。不过,话说回来,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毁掉吗?电影生态真会被“差评”影响吗?却也是未必。【详细

  别夸大恶评危害,更别低估观众智商

  众所周知,对电影的评价是多维度的,评分只是众多评价中的一种,无论对观众还是其他人都只有一定的参考性,没有“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的确,可能会有人受网站上低评分的影响,不去观看某部影片。但其实评分原本就不是与票房绝对成正比的,“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太多了。一部好片,即便网站不对其评分,照样会有大量观众和好评。而对一部有良好口碑的影片,评分恶意评得畸高或畸低,你认为大家就会轻信吗?【详细

  说这些“恶评”让“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就显得夸大其词,也低估了观众的智商。【详细

  不是影迷往往不会专门去豆瓣看,而去豆瓣的影迷其水平不可低估,都是有判断能力的,一般的“水军”难以瞒过影迷的眼睛。一些电影从业者不去对自身制作水平反思,却意外开始了一场对于豆瓣电影评分系统以及影评人的讨伐,这是用错了力气,走错了方向。【详细

  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要用作品说话

  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这都是一种选择。正如很多人看到的,在一些网友、观众为电影评分的平台上,也有刷差评、或者刷好评的营销行为存在,但只要平台够大、够开放,就能容得下、乃至沉淀得下这些杂质。当然,平台也应该更好地完善评分机制,让不管是“一星差评”还是“五星好评”,让不管是“点映阶段”还是“公映阶段”,评星都能是网友意愿的真实反映,让网络平台的打分,成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时重要的参考。

  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爱之深,责之切”,网友的评价虽然不一定就是“权威”,但也是观众心声的投射。说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问题。【详细

  微言大义:

  @齐鲁刘洋:我从来不被影评左右思路,我只看感兴趣的电影。

  @苏城:枪口对着豆瓣是不公平的,人家只是个提供评分的网站,投票的是网友。

  @zhanxiaoqian:只剩购物网站可以打差评了吧?

  @裂缝中的阳光NONO:可豆瓣确实有这么几种人啊:国外电影全5分,国内电影全1分;没看电影直接一分或“不看,负分滚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相比于欧美,中国电影起步晚,在技术、人才、作品上都处于弱势。如果将其完全置于成熟的国际市场竞争之下,产业的前途很难让人乐观。于是,我们有暑期档“国产电影保护月”,在国外电影的引入及排片上也都很慎重。这种对处于“幼年期”产业的保护应该被善用,而不是被拿来肆意挥霍,把资源用于营销,用于炒作,作品质量却与宣传很不匹配。“真正能击败我们的只能是我们自己”,中国电影的命运从来不取决于评分网站,而在电影人自身。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