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评可恶,但别拿“中国电影”说事

2016年12月29日 07:34   来源:红网   李清

  近日,有知名媒体客户端刊文点名批评豆瓣、猫眼,称两家平台对三部贺岁新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的评分令人大跌眼镜。在低评分的引导下,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文章认为,恶评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豆瓣的电影评分主要靠网友进行,猫眼将评分主体分为观众和专业人士。因为它们的用户很多,毫无疑问,它们的电影评分能为观众提供一个参考,有人就是冲着高评分电影去看的。在参与评分者众多的情况下,评分结果会更趋向合理。但是,如果对评分有人为干预,比如水军刷分,限制网友打高分或低分等,都会让评分结果误导公众。猫眼上人数极少的专业人士和人数众多的普通观众在评分上拥有同等权重,这样的评分机制被质疑,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电影评分中存在“猫腻”固然可恶,从现实情况来看,豆瓣、猫眼对三部影片的评分,也确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但这样的情况真在破坏中国电影生态环境,伤害中国电影产业吗?

  首先,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家平台为这三部影片给出低评分,是专门针对国产电影,或者反过来说是维护进口电影。我们不妨看看,是否同档期其他的国产电影,乃至其他时间上映的国产电影,评分都很低?显然并不是这样的。在这两家平台上,高评分的国产电影多的是。同样地,两家平台是否给同档期进口电影都给出了高分?情况也不是这样的。那也就是说,就算恶意评分有针对性,那也只是针对三部具体的影片,而非针对整个国产电影。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只是一些竞争对手为商业利益的背后搞鬼,而不是“敌对势力”在动作。

  其次,对电影被恶意评分,也不必太过在意。一部电影面世之后,当然都希望能获得好评,尤其是在有影响的平台上。但众所周知,对电影的评价是多维度的,评分只是众多评价中的一种,无论对观众还是其他人都只有一定的参考性,没有“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的确,可能会有人受网站上低评分的影响,不去观看某部影片。但其实评分原本就不是与票房绝对成正比的,“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太多了。一部好片,即便网站不对其评分,照样会有大量观众和好评。而对一部有良好口碑的影片,评分恶意评得畸高或畸低,你认为大家就会轻信吗?

  2009年,曾流传一个著名的电影评分,《十面埋伏》10分,《三枪拍案惊奇》3分,《风云二》2分,《刺陵》0分。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来讲,这几个评分可谓无厘头,但很多人都看到都会心一笑。其实,不是大家认同对几部影片的具体评分,而是对质量低劣的影片表示不满。这几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很快,每年都推出很多新片。诚然,进口片和国产片都有高水平和低水平的,但进口片已经过了遴选,加上我们的电影产业整体还比人家落后,国产片和进口片中哪个烂片更多,哪个口碑更好,是不是几乎所有的中国电影观众心里都清楚?

  我注意到,批评豆瓣、猫眼的这篇文章也承认,几部被差评的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当然,对有缺陷的影片也不该恶意评分,误导公众。但不就是对几部影片的评分吗,有必要上升到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生态环境吗?刷分、刷榜,不只电影行业有,在图书业、唱片业、电商领域,甚至机关和学校的评优中都有存在。出于虚荣心和利益,一些人还暗中破坏规则。对中国电影行业来讲,比净化影评环境更重要的,是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更多的好作品被创作出来。靠单纯的保护,并不能让国产电影更有出息,更受尊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