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乡村公路的“最后300米”有多难?(图)

2016年12月29日 11:37   来源:东方网   长安濮存

  最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四川省宜宾县合众村一些村民的反映:他们村修建的一条乡村公路存在问题,一条立项2.8公里的村道,实际长度却只有大约2.5公里,短了整整300米,不仅如此,这条路还存在着其它问题。(12月28日央视财经)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遭遇商贩卖假冒伪劣产品,而且短斤缺两咋办?肯定第一时间就是打“12315”,进行投诉维权。而如果一条规定修2.8公里的乡村公路,只修了2.5公里,差了300米,还“水泥一敲就碎,涨水一冲就垮”,又该咋办呢?

  《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村民举报,记者通过查看公路现场,走访村民和相关人员,证实了村民反映的情况属实:少修300米,水泥不达标,没有排水沟,没有护坡,存在30万工程资金黑洞等现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脱贫奔小康,先修康庄道。村民到12、3公里外的镇上赶集,走得快的也得走1个多小时,交通非常不便,于是通过“一事一议”向上申请立项,通过群众集资一部分,交通局拨一部分,政府拿一部分的集资方式,修一条长2.8公里的乡村水泥路。对于一个偏远、落后的乡村,这样的一条路可谓是村民的“经济大动脉”,可如今整整缩短300米,偷工减料,计划造价95.2万的工程,至少存在30万黑洞。不要说脱贫致富了,村民出行安全如何能保障都存在问题。

  十八大以来,发生在公路领域的腐败得到一定遏制。在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推行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为乡村公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根据《意见》这条乡村水泥路的实际里长、工程造价、工程要求、用料要求,以及工程验收等均要公开透明,可在这段乡村路上,国家政策的阳光却因为相关监管慵懒散而被遮蔽了,账是糊涂账,路是“糊涂路”。

  “打通最后300米”有多难?这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急需当地相关部门对其中存在的腐败严肃执纪“亮剑”,对相关人员严厉追责,为民众揭晓答案,并严格按照工程要求,保质保量为村民修一条2.8公里长的致富路。

  最后300米何时打通,让我们继续关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