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正在来临的用工荒,一些企业已经提前一个月启动员工储备机制,大量储备春节前后所需员工,“短工”则成为今年春节前后多数企业用工最重要的补救措施。12月25日,一项人力资源用工情况调查显示:从现在至正月十五将出现用工荒,一些企业用发红包的方式鼓励员工留守。(12月26日《新闻晨报》)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近年来用工荒进入了集中爆发期。平时的时候,尚且出现了用工荒,到了春节的时候用工荒就自然更加严重了。为了确保节日期间有人可用,很多企业早早就行动起来了,提前和员工沟通,让他们坚守岗位。有的则直接许诺春节期间会给发一个“大红包”,让员工为了利益而“春节不回家”。
企业应对节日用工荒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利诱员工“春节不回家”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一年就一个春节,而且春节在人们心中是有着重要位置的,咱就别鼓励“春节不回家”了。
固然,在利益面前,在金钱面前,在“节日一天赛三天”面前,很多员工会放弃假日坚守岗位,问题是这也是不人性化的。尤其是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群体来说,他们都一年没有回家一次了,白发苍苍的爹妈在翘首以盼,懵懂无知的孩童在梦里呼唤,就期盼着这一年一次的团圆了,我们的企业鼓励“春节不回家”于心何忍?这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亲情经不起这样的伤害。
2014年春节的时候,宁夏的一位留守女孩得知“妈妈春节不回家”的消息后,将妈妈快递来的春节礼物丢弃在垃圾桶里,她哭着从楼上跳下。她说:既然妈妈不来了,就让我的魂魄去见妈妈吧。这是何种的伤痛?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固然,孩子是极端的,可是这种极端的现象还少吗?我们能只是埋怨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吗?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春节不回家”是必须的吗?
一到春节前后,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工人,都会采取很多措施。有的是扣留他们的身份证,强迫他们放弃假日加班加点。有的则是利诱,比如有的地方政府会开放所有景点,所有在这个城市打工的“春节不回家”群体都可以免费参观。比如,有的企业会明确提出“春节不回家”可以优先评选最佳职工。还有的地方会由政府出面表彰“节日期间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职工。可以说,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有巨大吸引力的。问题是,这却不该成为社会的导向,毕竟春节回家团圆是每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浓烈的诉求表达。
确实离不开职工的行业,也是需要加班的,比如餐饮行业。但是,春节假期也就几天的时间,有的企业就没有加班的必要,赚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该停工的就停工吧,让更多人不需要“春节不回家”,春节回家是亲情的旅程,是放松的旅程。
一年就一个春节,就别鼓励“春节不回家”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