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正视“过完春节就离婚”背后的文化冲突

2016年02月16日 09:13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来自重庆各区县婚姻登记窗口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4日下午5点,全市共有4788对情侣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有549对夫妻离婚。分析认为,许多夫妻平时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有效的沟通,很多的不满、怨气无形中被悄悄搁置、压抑、积淀下来,春节长假里共同相处的时间长了,恰恰增加了因日常琐事引发矛盾的可能性。(2月15日上游新闻)

  情人节,现在已然变成了“离婚节”。节后上班第一天,想必民政局工作人员早就预想到了结婚人数众多,应该远远不会想到“过完春节就离婚”的人也这么多。至于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新闻中所提到的“平时工作忙碌缺少沟通”的原因外,恐怕还必须要正视在春节期间的文化冲突。

  春节,本来是一场团团圆圆的幸福大联欢。可是,家家户户,都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老家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一事,在整个春节期间被热议,这已经充分说明,在春节期间谈婚恋、谈农村的衰败、谈农村风俗的落后,是比吐槽春晚更流行的事。更说明,多少家庭奔波数日回到的那个老家和故乡,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个家庭矛盾的激发之地。节后上班第一天这超高的离婚率就已经说明,有些家庭就因为春节期间的各种矛盾而破裂了。

  婚姻当然是自由的,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告诉那些离婚者,家庭和睦是多么重要,在矛盾激化前保持理性不要冲动是多么重要。虽然我们在理念上、在生活中要本着“劝合不劝分”的原则,但任谁也不能否定的是,我国的离婚率近几年都会增长10%左右。而且,离婚绝非是面对不幸,而可能是奔向更值得追求和向往的幸福。不谈论婚姻如何保鲜,也不谈论婚姻如何经营,笔者也从来不生产并输出心灵鸡汤,而只谈论春节期间的种种冲突。

  回老家过年,我们都要面临这样那样在习惯上、观念上的各种不适应。尤其是对于跟着丈夫或男票回老家过年的儿媳或准儿媳来说,就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冲突。在生活上,至少要面临如厕难、洗澡难、没有WIFI甚至没有手机信号、语言不通、饭菜不适应等问题。在农村,许多“城会玩”的媳妇甚至还要为男士们准备酒菜,更痛苦的还可能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的情况下,婆媳之间出现点误会,恐怕这个年就不会过痛快。当然了,这也只是一种情况,把父母接到城市里来,同样也会面临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春节,就是讲究大团圆。可是,看上去的大团圆背后,必然是更多个体汇集成为一个整体,个性必然会在此期间受到压制。在女权主义崛起、权利意识和地位意识都已经觉醒的时代里,过多的迷恋大团圆、大聚会,往往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同意“春节是一种陋习”的说法的。

  春节当然要团圆,春节当然要以孝为先,春节当然需要走亲访友——这是一种信仰,是全民族的信仰,但在程序上、形式上,我们能否以更加简化的方式来完成对春节里的各种仪式和流程,并在尽可能简化的流程中产生更多的包容与谅解,仍然需要所有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家庭共同思考。如其不然,“过完春节就离婚”的命运就有可能降临至我们熟知的家庭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春节是株没有年轮的树    2016年02月18日
  • ·团聚:春节不变的“表情”    2016年02月16日
  • ·“春节价”缘何乱象频生 ?    2016年02月15日
  • ·别把春节过窄了    2016年02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