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把春节过窄了

2016年02月15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   熊 建

  一年回一次的故乡,完全可以看作异域风情园。迥异城里的人情风貌,乡人自在的言谈坐卧,难道不值得玩味?

  过去,春节是天大的节日,人人想过;如今,不少人却觉得过春节是遭罪,甚至认为是种陋习。为啥?大体有三种原因:第一,太累;第二,无趣;第三,无聊。

  先说这累,确实累。春运期间,看看各地车站人潮涌动、高速公路车流汹汹就知道了,要是带着孩子就更难受了。

  回到家呢,很多时候就是换个地方玩手机。饺子年糕猪头肉,不再能逗引出肚里的馋虫了。电视不好看,放炮受限制,缺乏娱乐。

  一年只见一次的亲戚,见面了只会问结婚了没有、工资开多少,然后就是沉默,看电视的看电视,嗑瓜子的嗑瓜子,让人备感压抑。

  产生上述感觉,归根结底是因为“Shirley”和“二丫”的双重身份,在内涵发生变迁的春节里无处安放。

  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让个人的心理故乡早已变成工作地、居住地,而家乡的社会关系、亲戚关系已经逐渐淡漠。

  另一方面,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过去主要是吃的盛宴,今天,吃成了负担。这个内涵一抽离,春节的传统意义就丧失大半了。

  但是,在春节怎么过的问题上,如果一味诋毁,百般抵触,无异蹈入虚无;破了不立,倒了不扶,又等同自我流放,所以还是得诚意正心,做出积极响应,为春节注入新的内涵。

  春节不再以吃为主后,团圆意义愈加凸显。过去一大家子年年相守在一起,而今游子是常态。老人一年到头就期待过年相见,充其量也就在一起待上两三天,若还嫌烦,不合人伦。回家的路再苦再累,成本再高,难道抵不上父母由衷的微笑?

  嫌在家无聊乏味?思路一变天地宽。去外地旅游,我们会被当地人的淳朴和善良打动,那家乡的人难道不具备这种品质?不走近他们,不会发现他们的有趣,不走近他们,是不会了解他们的。这家走走,那家串串,听听家长里短,看看故乡风情,一年一次的归故乡,完全可以看作异域风情游。

  迥异城里的人情风貌,乡人自在的言谈坐卧,难道不值得玩味?为回乡的日子创造别有风味的人生体验,其实就是为春节注入新的内涵。

  总之,自我封闭,抵触交流,当然越过越没劲。那是个人出了问题,不是春节出了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春节是株没有年轮的树    2016年02月18日
  • ·团聚:春节不变的“表情”    2016年02月16日
  • ·“春节价”缘何乱象频生 ?    2016年02月1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