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孝金抵用券”的形式意义大于内容

2016年12月05日 09:50   来源:光明网   高亚洲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12月5日《扬子晚报》)

  银发时代的到来,亲情之间的陪伴越来越变得珍贵。近年来,为了鼓励子女或晚辈多陪陪父母、长辈,从养老院到政府,可谓煞费苦心。既有制度范畴内的强制规约,也有深圳民政局所提出的“与父母同住可减税”的政策建议等等。

  如果说前两者是公共部门从公共服务层面的积极作为,那么,如苏州这家护理院所推出的“奖孝金”制,则是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的积极作为,当然,两者都直指出养老服务中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最长情的告白其实是亲情陪伴。

  从最原始朴素的情感出发,陪伴父母是每个为人子女者的基本义务,也是传统孝文化素来就有的内容。于此再来看,无论是硬性指标约束,还是多样化的软性鼓励,其实都会与传统的孝文化产生内在的冲突,会对当事人造成直接的违和感。毕竟来说,如果对长辈表达孝心,要依赖于制度的约束,或者是外界的激励,这本身也折射出个中的现实问题。

  当然,对孝文化的理解,我们还是不应该将其简化为某个具体的行为,或者是进行数据化的评测。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为谁来护理院多看了几次父母,就认定他是更有孝心的。

  而从该护理院的奖孝金制度本身来看,它对晚辈的探望要求,其实是蛮高的,如果要获得200元的抵用券,至少要做到平均两天一次的探望。考虑到现代社会中,每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所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对探望长辈这事,更不能有太多的苛责要求。

  那么,是不是说这种制度就没有意义了呢?抛开其可能并不那么明显的物质激励效应不说,这样的制度设定,本身就体现了这家护理院的社会责任的担当——让更多的子女更频繁地来陪伴自己的父母。他们需要明白,对父母的陪伴才是为人子女者最珍贵的孝心,尽管它不能简单以次数的多少来评估。正如这家护理院的一些家属所言,它所带来的影响,却不能用数字计算。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一些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唤起了子女的道德自觉。

  从现实效果来看,制度的推出,确实让更多子女选择更频繁的探望,可以料想过的是,这种效果的产生,绝非最高才两百元的抵用券所激发,而是此项制度所激发的“道德自觉”。于此而言,“抵用券”制度本身的形式意义是大于其内容本身的——提醒意义比钱更重要。

  回到银发时代的大背景来说,对陪伴的提醒,显然不能简单依赖于护理院的制度激励。对于更多的老人来说,他们如何获得亲情的陪伴,谁又来提醒他们的子女?这绝非“抵用券”所能实现的,它可能更需要社会传统道德的重塑,用传统道德的外化于行,让每个老人都能得到最长情的陪伴。(高亚洲)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