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倒塌事件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2016年10月12日 10:24   来源:光明网   高亚洲

  10月10日凌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发生民房垮塌事故。截至11日凌晨1时12分,事故现场搜救结束,共搜救出28人,其中22人不幸遇难,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

  在“楼倒倒”、“楼脆脆”、“楼薄薄”、“楼裂裂”、“楼断断”等新词频出的语境下,发生民房垮塌似乎已不足以让我们莫名惊诧。但是,在20多条人命面前,纵然是有让人温暖的“6岁女童被困14小时,倒塌时被父亲护在身下”插曲,这样的悲剧仍然无法让我们淡定。

  悲剧到底因何而来?成为每次悲剧后最惯常的无力之问,在此前的官方通报中,这些倒塌的民房被认定为“农民自建房”,且当地“加盖成风”,在最近的官方通报中,对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为“年代久地质基础不牢造成”。

  官方的前后说法似乎形成了闭合的逻辑自洽:农民自建——基础不牢——年代久远——发生倒塌。无意于对此做过多的诘责,农民自建并不是非法的存在,基础不牢、年代久远也并非不可接受的发生。据悉,事发区域正待拆迁,甚至此前这块区域被认定为危房,既然是城中村改造,为何此前不能提速?既然是危房,为何未能及时拆除?在事后进行如此这般质疑,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式拆迁关系中,那些现在看来底气十足的质疑与追问,与此中必然发生的利益掣肘以及关系纠葛相比,恐怕依然是无力的。

  回到生命至上的本原来看,更值得我们追索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倒塌风险的地方,是如何集聚着如此多的外来打工人员的?其中固然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租住者在此相对低成本栖身,而房东通过加盖成功逐利。但是,当这样的一种危险关系长期地“相安无事”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之基在哪?据悉该区域被规划为“只对机器,不对员工”,机器工具理性的盛行,所映衬的正是人本关怀的缺失,最让人无力的是,这竟是一种长期缺失,这也是此事故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于此而言,与这些民房的地基不牢相比,倒塌事故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在高歌猛进的城市改造中,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商业经营者依然未能从人本的角度,为外来务工人员许以安放梦想之地。为谋生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献出智慧和血汗,当他们慢慢融入,城市应该成为他们的新家,相对弱势的他们,应该得到城市管理者、商业经营者的善待,让他们在城市中真正能安居乐业,成为这个城市的新主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安全的栖身之地,既是城市发展的保障,也是城市的民生之基。  置于更大的范围来看,外来务工者在温州民房所经历的生死风险,在其他劳动力流动频繁之地,恐怕同样存在着。于此而言,需要深刻检视的,不仅仅是温州当地政府。(高亚洲)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