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刷屏级热点屡被“扒皮” 自信完全不需要虚夸

2016年11月22日 08:34   来源:长江日报   李杏

  刚刚过去的周末里,朋友圈被一个消息刷屏了。诸如“华为碾压高通,拿下5G时代!”之类的醒目标题,在第一时间引爆了热门话题。

  随后而至的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却很快给沸腾的网络降了温。据报道,美国时间11月17日凌晨,在3GPPRAN(第三代合作项目:无线接入网络)187次会议关于5G短码方案讨论中,中国华为推荐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认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在此之前,美国高通所提出的LDPG(编码方式)确定为5G中长码编码解决方案。

  根据华为方面和相关专家的解释不难判断,在这场5G标准大战中,华为代表中国企业在移动通信技术上取得了一次突破,但称华为已经拿下了5G时代,显然言过其实。

  刷屏级热点被“扒皮”,类似的网络传播事件并不罕见。尽管只是游走于网络空间里的个别现象,往往也很容易被人们识破而不屑一顾,但时不时冒出类似的信息,对舆论空间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不难发现,那些夸张其辞的文章,一旦回归到真实情况,显得既拙劣又可笑,歪曲甚至捏造的“自信故事”令人不敢恭维。这些“非主流”信息本不值得一提,但如果时不时误传类似的信息,不仅对增强民族自信毫无帮助,还会扰乱舆论空间的秩序,甚至有损国家良好形象的传播。

  有些基于一定新闻热点“加工”的文章,往往钻了自媒体传播的空子,在第一时间混进“头条”推送的队伍中,在短时间内让人真假莫辨。这不仅会占用人们接受有效、真实信息的时间,本身也构成一种信息污染,让人不胜其烦,还可能造成一种令人尴尬的假象,仿佛这类信息真的存在一定市场一样,降低整个舆论场的智识水平。

  更重要的是,这些夸张虚假的所谓“爱国”信息,用自说自话、自编自演的荒唐言论讲述严肃的议题,对内对外都营造出虚假的国情社情,客观上误导了人们的真确认知。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大量成绩,在国际舞台上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位置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我们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需要通过切实的信息建立各种真切的判断和认识,我们也有足够的自信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矮化和自我轻视也好,夸饰和自我拔高也好,都是我们应该反对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