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这样的电影值得尊重(图)

2016年09月23日 07:13   来源:北京晚报   王金跃

  《长江图》首映的那一天,我留下看完了这场电影,放映前制片人特意提醒,影片会很无聊,但他强调,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原来也不抱很大希望,但结果整场电影看下来,发现自己并没有犯困,老实说,对于情节,我并没有看太懂,但我认为不重要,因为,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是,长江!

  看不懂故事情节, 我觉得不丢人。尤其是一部像《长江图》这样的散文式的艺术电影,我很怀疑,导演杨超是不是自己也懂。影片中用了很多诗,这一点,很像毕赣的《路边野餐》,比如这一句,“两岸的都已背信弃义,我不会上岸,加入他们的万家灯火。”已经在朋友圈流传开来。

  影片中的诗似是而非,看得我一头雾水。作为普通观众,我承认自己对于诗歌没有多大的欣赏能力。我始终认为,最伟大的诗歌都是现实主义的,是入世的。比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便是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样的诗歌,也是诉诸于人的直觉体验,在另一个层面上是明白晓畅的。

  书法也是,现代的很多所谓的书法家写的字曲里拐弯,但如果你真的去故宫看过那些史上大家的真迹,那一瞬间你就会崩溃,真正的好字都是浑然天成,根本不需要故弄玄虚。电影中,《阿凡达》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特效做到巅峰,每个片中角色的塑造都跟真的一样,那是金钱、科技和创意的巅峰叠加,看得你目瞪口呆。

  我觉得《长江图》值得尊重,不是指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导演讲述故事的能力,我被打动,是片中对于长江的真实描绘,以及拍摄者历时7年的创作艰辛。十多年前我曾经沿着怒江溯流而上,终点最终停在了丙中洛,这个跟西藏交界的小村落。几天在峡谷底下坐车颠簸前行,抬头只能看见狭窄的天空,再想想那些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的当地人,这种心情,的确很复杂。还记得在丙中洛,当时的一个村干部告诉我,那里的女孩子都出去打工了,一旦出去,回来的很少,以至于当地的男子都很难找到对象。

  《长江图》中出现的26个沿途的地点,我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虽然电视里常常出现长江三峡的新闻,但对于真正的长江,估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没有过亲身体验,看了《长江图》,相信对于长江会多了一份理解。

  《长江图》的结构让我想起了美国导演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后者被誉为是最好的战争电影,片中一名少尉奉命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前去刺杀马龙·白兰度饰演的一名在丛林里独立称王的前美国战斗英雄。在这里,湄公河成为了人类历史之河的象征。逆流而上,就是回溯历史,从而反思战争对于人性的异化。《长江图》应该也有类似的隐喻,导演杨超说,这是一个男孩对于长江的现象,很有道理。因为是想象,所以在结构上支离破碎,很多情感都是片段式的,但这中间,穿插有男女之间的吸引和背叛,也有对长江沿岸村落在变革中蜕变的描绘。

  我早过了对着电影文本努力寻找隐含意义的年龄,电影符号学这门功课可能更加适合年轻的学生们,我现在喜欢的电影,都是明白晓畅的,有话直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爱好。

  《长江图》正在申请参加明年的奥斯卡外语片奖的评选。在此之前,这部影片已经获得了柏林银熊奖。我想说,去年《滚蛋吧,肿瘤君》参加奥斯卡外语片评选,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算是走错了地方。但《长江图》这部影片报名参加,其实是不跌份的,这部影片的文艺范十足,不过,恕我直言,真的要想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估计希望不大。其中原因,只要看看前几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获奖影片就明白了。 J166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