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雾霾是对治霾效果的“检验”(图)

2016年11月07日 15:22   来源:东方网   犁一平

  据新华社报道,环境保护部5日晚间通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1月2日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重污染过程,最大影响面积分别达到63万和38万平方公里。(11月6日《山西日报》)

  雾霾来了,已经见怪不怪。因为,治雾霾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没有落地。相反,治雾霾造假现象不时见诸报端。比如,河北石家庄市为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好看,“拦车洒水”,甚至禁止大货车通过;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自身政绩考量,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这些下作的“治霾”表演只是冰山一角,比这些拙劣的表演更令人焦虑的是“说一套做一套”。

  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近些年来全国各都都在下大气力治雾霾。2013年,环保部出台“全国版”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全国31个省(区、市)无一例外与环保部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其中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但当年考核结果如何,不得而知。

  2014年1月18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降低PM2.5首次纳入立法。北京市治雾霾并不只是立法,还拿出了真金白银。据媒体报道,当年北京市计划投入7600亿元用于治理PM2.5。近些年来,北京市也付出了行动,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市民的预期,环保部对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分析表明,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最主要组分,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北京主要污染来源之一,这等于说对机动尾气排放治理不力。

  从督查结果来看,有的地方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重视不够,应急响应不及时,应对措施不到位,有39家企业大气污染排放异常,涉嫌超标;有的地方秸秆禁烧责任不落实;有的地方应急预案宣传贯彻不到位,部分企业不清楚、不了解其被纳入停、限产名录,没有执行停、限产措施。这些无不表明有的地方治雾霾还停留在“喊口号”、发文件的虚招上,并没有出实招,如此治雾霾,当然不会有效果,时间长了,大气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这也是对治雾霾的“检验”,不合格的地方值得反思。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