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通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11月2日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重污染过程,最大影响面积分别达到63万和38万平方公里。督查发现,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重视不够。二是秸秆禁烧责任不落实。三是应急预案宣传贯彻不到位。
去年入冬前后,东北华北也经历了一场重度雾霾。这一轮重度雾霾,简直就像是去年那场雾霾的轮回。从环保部通报和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的两次重度雾霾的原因基本完全相同:不利气象条件;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应对不力;多家企业排放超标;焚烧秸秆的贡献值又很可观……
雾霾、pm2.5成为社会关注热词,已经有些年了,与此同时,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然而,连年如期而至的“雾霾季”,却是对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应对雾霾措施的最实实在在,也是最生动的评语。
治霾难,是事实,但有一些应该解决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却不能没有时间表。比如,终止焚烧秸秆、使用清洁燃油、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等等,这些问题若只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雾霾季”的如期而至,岂不就是一种宿命。
以燃烧秸秆问题来说,到今年已经禁烧了17年,然而这一轮雾霾过程中,遥感卫星居然监测到黑龙江出现415个焚烧火点。这个问题,舆论早有质疑,上级应该追问乃至问责。当地各级政府更要反思,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面前,地方连秸秆焚烧的问题都没管好,能交代得了吗?
治理污染、应对雾霾不力,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政府公共治理、行政效能的不足,或许是更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于地方政府来说,接下来还面对着这样一张考卷:明年此时,将是个什么情况?空气值爆表的重度“雾霾季”还会“如期而至”吗?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