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限90后”应考量市场供需

2016年11月03日 10:32   来源:东方网   刘建国

  在厦门近期一场招聘会上,五润餐饮公司招聘服务员、收银员的信息引起了关注,该公司称“只招90后”;无独有偶,打开厦门市几大招聘网站,输入关键词“90后”,会跳出很多招聘信息,以房地产中介、销售、电话客服、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产品运营等岗位为主,但作为市场就业大军的90后,面对这些岗位,却似乎并不领情。(11月2日《厦门日报》)

  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在于,招聘公司将招聘对象限制为“90后”,主要基于自身经营发展的需求,从而打出一副“青春牌”。然而,事与愿违的背后,佐证了当前的“90后”,并不满足于招聘单位的“一番好意”,而是具有更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如此,足以看出招聘公司的做法,明显悖逆了市场化择业的原则,忽略了就业者的需求,没有真正迎合就业者的胃口。

  其实,所谓的就业,并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具有双向选择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招聘单位与就业者之间是否“来电”,取决于单位能否提供发展平台、薪水是否诱人等,同时取决于就业者素质和能力能否胜任工作岗位。那么,招聘单位与就业者之间,只有达成“合意”,认为能够互利互补,才能最终达成就业默契。从这个方面来看,报道中的公司招聘“90后”,过于看重于“90后”的青春气息,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缺乏对他们需求和权益的考量。当招聘单位过于看重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就业者的权益保障,招聘遇冷其实并不奇怪。

  “90后”也好,“00后”也罢,只要走上就业市场,其必然会立足于自身权益的最大化追求。招聘单位需要发展,而就业者也需要实现自身利益,二者之间只有找到最大公约数,才会让就业者“领情”。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下,本就应该考量供需变化,看看自身利益与对方利益能否实现正比发展,而不能只是片面局限于自身利益。其实,如此的招窘境面前,倒也为招聘单位提了个醒。那就是,招聘应该考量市场化供需,多多考量如何找到就业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才能最终实现双赢。

  只招“90后”,但是“90后”却并不“领情”,背后折射出的则是就业供需思维的错位。不管是招聘单位,还是就业者,其实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就业者应该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以实现其自身的权益。假如,在招聘单位发展和经营的同时,“90后”的诉求也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招聘“90后”必然不会如此冷冷清清。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