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学业警示是对劝退机制的缓冲

2016年10月21日 13:10   来源:光明网   宋潇

  在南京林业大学老图书馆二楼的墙壁上,有个公告张贴栏。该校把2015年下半年作退学处理的18名本科生名单打印出来,公示在这里。据了解,该校对于学生的劝退机制采用“渐进式”学业警示,从轻到重依次是:黄色警示、橙色警示、红色警示。从2014年9月起,陆续有49名学生被劝退。(10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由于我国目前的大学自由转学制度,还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很多大学在面对学生出现厌学、弃学情况时,只能采用硬性的劝退机制。这种机制的利弊显而易见,优点在于能够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保障大多数人的学习权益;然而弊端却饱受诟病,劝退学生可能意味着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也让以儆效尤的初衷逐渐沦为了“杀鸡儆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劝退标准,可能围绕其引发的争议还会持续下去。

  正因如此,南京林业大学的“渐进式”学业警示,更能凸显惩戒价值。看待这种警示方式,绝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开除了多少学生,收到了几成效果这个层面。有人认为,将下半年做退学处理的学生名单公之于众,涉嫌侵犯学生隐私,更有甚者,认为这种学业警示是在加重学生的焦虑心理。纵观此前诸多由劝退学生引起的争议不难发现,很多时候,这种担心很容易被放大为对学生的庇护,以至于学校的惩戒得不到实施,劝退也面临很大的阻力。

  从情理上来讲,劝退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确实严重了一点,如果能够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可关键问题在于,以往的劝退机制,很多都是采用了这种“留后路”的方式,只是很多学生却领悟不到其中的含义,自己屡教不改,才导致学校出此“下策”。由此看来,通过学业警示与帮扶制度的相互结合,是目前避免劝退机制“一刀切”的良好方式。既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压力,减少放任自己的次数,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弥补机会,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是态度问题,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该被劝退,也不能仅靠学习成绩来判定。那么,反思劝退机制的弊端,就要比直接劝退学生来得更加客观理性。目前的大学劝退机制,还缺乏一定的配套体系支撑,导致劝退在学生群体内并没有引起足够警醒。如何改进学生的态度,显然不能用一些硬性指标来规避,而要采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正如该校一位学生所说:大学是个不受父母和老师拘束的地方,对于一些自觉性、能动性差的同学,传统的惩戒方式就类似于“温水煮青蛙”,没有足够的警醒,学生还是不会改变。

  进一步说,南京林业大学的这种学业警示,更像是马路上的交通灯一样,从轻到重的渐进式警示,就像绿灯向红灯的转变,对马路上的司机是一个良好提醒,对学生来说,早期预警,也对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十分重要。

  所以,劝退不应是高等教育淘汰机制中唯一的选择,但劝退却是对学生的重要警醒。即便学业警示在短期内可能收获不到最佳效果,但它也足以给高校的劝退机制制造一个缓冲平台,把退学变为一种双向选择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买账”。(宋潇)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