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个税改革要避免陷入“学术讨论”陷阱

2016年08月11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当务之急就是不要再放烟雾弹,而是将官方的想法和制度体系设计向社会公开。要挑最突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作为切入口,设计个人所得税新的制度体系,逐步解决有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推进改革,而且与民意形成良好互动的局面,有利于达成改革共识,防止因争议较大而贻误改革进程。

资料图片

  记者从业内获悉,继营改增、资源税之后,个人所得税改革将成为下一步税改的最大看点,下半年有望获加速推进。我国个人所得税将迈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度,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将统一纳入综合范围征税,此外,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也有望纳入抵扣。(8月8日《经济参考报》)

  隔三差五,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信息由权威专家、业内人士等向社会放一个信号弹,吊一次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饥渴的胃口,但不久又归于平静,直到下一次记者“从业内获悉”。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无论是官方透露的信息还是专家学者的讨论,都说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可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个税改革的“靴子”始终悬在空中。其实,这样的做法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由于每次都是通过权威人士、业内专家等向社会释放信息,有让严肃的个人所得税立法改革演变为学术讨论之嫌,以至于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陷阱。更重要的是,严肃的立法改革,因学术讨论之争,各种意见、建议呈现,又难以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消耗了人们对改革的期望、信心乃至等待的耐心,伤及了改革的公信力,最终可能会贻误改革时机,让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目前总是通过业内人士透露信息,官方不能及时公布改革进程及具体方案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改革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这个程序没走完,还不能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二是对个人所得税改革如何进行制度设计、综合加分类如何确定、哪些纳入综合范围、那些纳入抵扣范围等问题,目前争论较大,甚至演变成学术之争,短期内难以形成共识,所以推迟了相关制度文本的起草;三是受制于其他因素,比如个人信息的公开透明等工作还不到位,又比如营改增减免税之后财政收入下滑,也可能导致个人所得税改革被推迟。在上述三个原因中,笔者觉得第二个原因值得重视。因为一旦将学术层面的争议带进法律改革进程,就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让改革进程无限期地延宕下去。

  因此,笔者认为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当务之急就是不要再放烟雾弹,而是将官方的想法和制度体系设计向社会公开。首先,对于关注改革的人们来说,这是启动改革明确信号,要比年年说改革、年年没动静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人们相信这是真的改革。其次,无论官方还是社会,都要有正确预期,即一次改革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特别是在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上,由于我国社会复杂、个人收入情况复杂和信息不透明等因素,期望通过一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就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挑最突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作为切入口,设计个人所得税新的制度体系,逐步解决有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推进改革,而且与民意形成良好互动的局面,有利于达成改革共识,防止因争议较大而贻误改革进程。(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个税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效率是出发点

     推进个税改革要先减少信息不对称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