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纳凉,“劝离”莫如“劝礼”

2016年07月26日 11:04   来源:南方网   司马童

  席子、塑料布甚至是硬纸板铺在地铁站内,有人躺着睡觉,有人围坐一圈打牌,孩子在一旁嬉戏打闹。近日上海持续出现高温,极端最高气温达40度,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上海地铁13号线金沙江西路站成了附近居民的“避暑圣地”。对此,车站方面呼吁居民文明避暑,将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加大劝导力度。(7月25日澎湃新闻网)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每到这种时候,正如一些商场、图书馆的“避暑纳凉”作用被不断开发,现如今,随着地铁在诸多城市的生根落脚、四处蔓延,周围市民尤其是那些居住条件较差的外来务工人员,又觅得了一处免费舒适的清凉之地。在地铁站通道走廊的席地而坐、“抱团”避暑,的确存在有欠文明和雅观的“形象问题”,但这“问题”并非不可容忍,所以,与其“劝离”莫如“劝礼”。

  城市里,盛夏酷暑一“凉”难求,无疑是地铁纳凉族屡屡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此,3年之前,南京某报纸曾经发起了一项“地铁纳凉该不该罚”的网络投票,结果八成以上的投票者认为,进站纳凉人群只要没有过分喧哗和影响通行,就不必过度指责或给予罚款。可见,比起在地铁站内乘凉引发的担忧和顾虑,大多数市民并不刻意拘泥于“形象洁癖”——只要相安无事,尽可宽容视之。

  地铁纳凉与其“劝离”莫如“劝礼”,说白了,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一年之中的“蒸笼气候”终归有限,低收入群体的纳凉需求也可体谅,那么何不将“赶一把”变为“帮一把”,一方面让地铁纳凉者感到更受尊重,一方面又促使他们自律守规。其实,采取这种“人性化”的地铁管理思维,非但无损于城市形象,反会有利于城市美誉。比如去年夏天,杭州地铁曾专门用铁栏围出一块纳凉区,供市民避暑,每天吸引了几百人来扎堆纳凉。

  地铁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种直观标志,对于地铁纳凉者,相关部门是热衷“劝离”而后快,还是追求“劝礼”而和谐?我看这答案其实不言而喻。因为,这社会不可能处处“十全十美”,唯有对不够鲜亮和华丽的一面,也能抱以一份平常心,并努力做到兼收并蓄、相融相助,这才更能映衬和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而包容、和美而真实。否则的话,即使看上去“花团锦簇”,实际上却不过是“金玉其外”罢了。

  地铁纳凉需要一定的管理之“劝”,但这首先应是基于认同这种避暑方式的以诚相待、以礼相劝,而不是预先戴着某种“有色眼镜”,将纳凉者早早归于了“麻烦制造者”。回头而论,上海地铁车站内也不是今天才有席地纳凉者,前几年的《青年报》就报道称,对于酷暑里的这些“特殊来客”,上海地铁官方微博曾表示:不鼓励,不提倡,当然也不会干预。所以,“劝离”肯定不是第一选项,尽力“劝礼”才是着重方向。

  地铁纳凉该怎么看?浙江大学一位专家说得好,“他们来公共场所,必定是他们有困难,比如家里环境没那么舒适。这时候,公共设施要有这样的气度和胸怀来接纳他们,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象征。”假如有关方面点赞这样的人文情怀,那么大热天的时候,主动规划和实施这种有“人情味”的公共管理,既确保了秩序,又体现了人性化,岂不如汩汩清泉愈加沁人心脾矣。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