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贸组织(WTO)、国际劳工组织、经合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六大国际经济金融机构“掌门人”举行的“1+6”圆桌对话会上,领导人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面临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7月23-24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公报称,全球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下行风险持续存在。
今年世界经济开局“忧大于喜”,增长预期再遭下调
7月19日,IMF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发达经济体则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中国的经济指标略强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国际油价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
然而,多数发达经济体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通货膨胀因经济低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而处于目标水平之下。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方面,巴西衰退程度虽然有所减轻,但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给经济前景蒙上阴影;近期的油价上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困境,但鉴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瓶颈以及西方制裁对生产率和投资的影响,经济复苏前景黯淡;虽然印度经济活动依然活跃,但投资却更为疲软。此外,全球工业活动普遍趋弱,世界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升温。WTO认为,当前国际贸易前景仍不明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增多,给国际贸易政策环境带来挑战。
在以上背景下,加之对最近发生的英国脱欧事件的评估,IMF再度下调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在最新报告中,IMF将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较今年4月的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分别调降至3.1%和3.4%;发达经济体前景恶化,2016年增长率被下调0.1个百分点,2017年被下调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率预测则大体保持不变。
就三大主要经济体表现来看,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均增长1.8%,较四月的预测分别下调0.1和0.2个百分点。由于美元走强和能源部门投资下降的不利影响逐渐消退,预计美国经济活动将在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出现回升。由于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高于预期的2.2%,IMF将欧元区2016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至1.6%,2017年则被下调0.2个百分点至1.4%。在2015年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支撑下,近期中国经济前景有所改善,今年上半年增长6.7%;IMF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全年增长6.6%,较4月上调0.1个百分点;明年增长6.5%,与4月预测相同。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三大风险,不确定性增大
一是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英国公投结果出乎市场意料之外,导致全球股市在英国公投之后立即下跌,此后得以恢复,但截至7月中旬,英国和欧洲银行的股价仍显著低于公投前水平,以国内业务为主的英国公司的股价则更低。同时,安全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反映了全球避险情绪加强以及对今后更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英国脱欧意味着经济、政治和制度方面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将对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欧洲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将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溢出至其他经济体,从而在全球产生冲击波。
二是美国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从目前美国经济表现和美联储动向看,美联储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对加息时点的不同预期导致金融市场不时发生动荡。更严重的是,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加之新兴经济体表现不佳,导致后者出现严重资本外流。据国际金融协会数据,2015年新兴市场遭遇1988年以来的首次资本净流出,流出额高达7350亿美元。今后,新兴经济体仍面临巨大资本外流压力。美联储加息引发的美元升值和美国利率升高还将增加新兴经济体偿债压力,加剧其经济金融脆弱性。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9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规模几近翻番,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新兴经济体企业债务违约同比增长逾40%,增幅创2009年以来新高。今后,新兴经济体企业债务压力恐将有增无减。
三是中国经济转型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重压。长期以来,中国发展模式粗放,以大规模的资源投入来维持高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然而,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持续增大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粗放型发展模式变得不可持续,倒逼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逐步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度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商品价格低迷,影响了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和经济增长,对这些国家及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今后,中国不可能再次回到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宗商品的低迷恐将持续。
中国经济虽然短期面临一定困难,但长期仍向好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大困难:一是民间投资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11.4%骤降至2.8%,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6.2个百分点。二是去产能加重下行压力。去产能的推进影响到相关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扩大投资的积极性和意愿。从长期看,产能过剩治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但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加重经济下行压力。三是外贸不振。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3%。其中出口下降2.1%,进口下降4.7%。可见,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私人投资动能日渐微弱,对外贸易更是陷入负增长。
虽然中国经济暂时面临一定困难,但仍是世界经济“阴霾”中的一束亮光,并在结构调整中积蓄新的增长动能。近期,中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消费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经济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快速推进。总体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任务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将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并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张茂荣)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