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逐步扭转,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东西合作扶贫的“闽宁模式”点亮解决贫困的“中国方案”
我们之所以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减贫成就,不仅仅是国家责任使命的引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更是国家能力的强大支撑,而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箱”之中,最能体现全国一盘棋,国家强大调控能力的就是东部发达地区支援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协作。可以说,通过地区之间的扶贫协作,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它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20年来,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打造了东西合作扶贫的“闽宁模式”,催生了“闽宁效应”,点亮了解决贫困的“中国方案”,如今宁夏西海固的沧桑巨变,就是诠释中国协作扶贫的最佳案例。
协作扶贫的中国优势和示范成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协作扶贫的中国优势和示范,主要体现在于,协作扶贫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成为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成为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实施协作扶贫,“携手奔小康”行动,要着眼于任务的适当平衡,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要优先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着力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要把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课题。通过加大西部地区先进基础设施、稀缺公共服务产品、生态服务资产培育等建设,可将东部地区先进的、过剩的优质产能,转化为西部地区优质高效的新供给,转化为优质的经济资产、社会资产和生态环境资产,有利于国家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增长的良性循环之中,实现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有利于把过剩产能浪费的国民财富转化为发展的正能量和新动能。
协作扶贫的关键所在是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授之以渔的人力资源建设能力,是协作扶贫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先扶智,协作扶贫的重中之重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要加大推进科技扶贫力度,在科技创新上,西部地区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东部地区要舍得拿出真技术支持西部地区;要继续发挥互派干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一方面,贫困地区要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同时,要组织和动员有志于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做一番作为的干部到西部地区来,努力在艰苦条件下、在攻坚克难中使自己成长为可以担当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作者:杨多贵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