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这盘棋

2016年07月22日 08:37   来源:人民日报   吴 焰

  中国为减贫所做出的努力,也是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这是最生动的“中国故事”

  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几天前,在宁夏固原访贫问苦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这份牵挂。几天后,在银川,他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集来自东西部众多省区市的党委书记们,围绕着这个“最关心的事”,部署脱贫攻坚的下一步。

  与会的这些省份和城市,还有另一个特殊身份。1996年,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中央作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决策。自那时起,北京与内蒙古,天津与甘肃,上海与云南,广东与广西,福建与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与贵州……开始了结对牵手。过去的20年里,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

  这就不难理解,这场承载了重大使命的“东西部交流”,为什么会引来广泛关注。一位学者曾无数次与世界银行、国外反贫困研究机构的官员学者交流,对方对中国减贫成就赞不绝口,对“中国经验”,尤其是东西部对口帮扶这一战略决策兴趣浓厚。在他们看来,这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优越性,是西方国家难以企及的。这位学者因此评价:中国为减贫所做出的努力,其实也是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一份中国方案,这是最生动的“中国故事”。

  的确,中国共产党人对“脱贫”的使命与责任,“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人口掉队”的承诺,恐怕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难以企及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立志“为贫苦人民谋幸福”;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向全世界斩钉截铁宣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本质;20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也是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立下誓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坚决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是把消除贫困提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向贫困宣战,何其艰难。此次座谈所在的宁夏,其脱贫的主战场,是被清代名将左宗棠评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是40年前被联合国官员判定为“不宜人居”的黄土沙地。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态环境的脆弱,经济发展的落后,积重难返的贫穷……要打赢这场仗,不仅要有始终如一的信念和决心,还需要智慧、能力。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这种模式,无疑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智慧”。也确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优势体现在哪里?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就在中央部署对口任务后,东部各帮扶省市就立即行动起来,作为政治任务落实。成立专门机构,建立联席制度,推行县市结对,确立扶贫项目,选派大批干部。20年来,东部省市向西部受扶省区市共提供财政援助132.7亿元,帮助修建农村公路2.15万公里,援建卫生院所1690个……

  这样的力度与成效,不正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所带来的吗?“集中力量办大事”,再一次通过东西部帮扶举措得以展现,从中央到地方的那份政治责任和大局意识,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意义,远不止是经济和物质层面。当西部偏远的山区里,走来了“上海医生”“北京老师”,迎来了“浙江老板”“江苏工程师”……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成为缩短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西部自身的内生动力,奋起直追,进而力争“弯道超车”。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80年前,就是在西吉的将台堡,红军长征三军胜利会师。如今,20年里三到宁夏固原探访贫困群众的习近平,亲眼看到固原发展的脱胎换骨,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让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这是一次“新的长征”。有东西部扶贫协作,有更精准、更深入的扶贫脱贫举措,更多人对此同样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