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容支撑才能做出情怀影视“盛宴”

2016年07月22日 14:17   来源:中国江苏网   戴庆锋

  近日,新版《葫芦兄弟》于30年后再登电视荧幕。但是,整体“萌萌哒”的画风、毫无新意的故事内容和场景动作,惹来众多批评。有观众吐槽,制作方打着“怀旧情怀”的旗号进行创作,实际上是在日渐多元、激烈的竞争面前,躲进集体记忆里逃避、取巧。另外一部受热议的真人电影《忍者神龟2》虽然票房一路走高,却有被认为是用怀旧的表象,堆叠出全是“套路”的快餐戏码。(7月21日《南方日报》)

  怀旧情怀,每个人都有,一旦这种情怀在共同的经历之后沉淀,又在某个特定的媒介刺激之下共同表现,就成为集体情怀了。以《致青春》为代表的情怀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迎合了80、90后特殊的怀旧心理,才让这部电影一鸣惊人、红遍大江南北。也许是因为尝到了情怀可以“变现”的甜头,国内外电影纷纷推出同类情怀题材电影,在主体内容不变的生搬硬套之中,情怀“快餐”电影便笼笼出炉,从观众的反应来看,《葫芦娃》也许是其中之一。

  令制造方没有想到的是,观众不仅对情怀“快餐”不买账,而且还重新提起了对怀旧电影的反省和警觉:至少,怀旧题材电影并不是简单的“内容翻版”和现代科技的“技术制造”,没有内容和真实情怀来支撑的影视作品,充其量也只是勉强充饥、毫无营养的视听“快餐”而已。

  正是出于对市场灵敏度和观众心里的把握和尊重,不少影视制片方开始从质量上下功夫,既要瞄准大众群体的情怀需要,又要在内容品质上下真功夫,从而创造出一些让人满意的影视作品,自然,观众也用票房加以回报和支持。但另一方面,依然有不少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还依然在拼着命以“情怀”为看点招揽观众,但除了“情怀”之外,再无他物,可想而知,这类作品必将会因为偏离公众情怀而失去尊重和支持,最终失去生存市场。

  显然,诸如情怀电影这类文艺作品一旦成为“快餐”,其功能大都止于一时“充饥”,自然就谈不上“营养”了。所以,对于大众消费日益挑剔的“口味”,成为“快餐”的情怀艺术作品,估计也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要做好一部电影、一项艺术,可以从大众情怀入手,但更需从内容品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桌符合大众口味,又能赢得市场尊重的饕餮影视艺术盛宴,从而留住一群人,甚至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