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如何看菲总统频频对中国玩“变脸”?

2016年07月22日 13:12   来源:中国青年网   王德华

  与前任阿基诺三世相比,中国人显然对现任的菲总统杜特尔特抱有些许好感。因为无论在当选前还是当选后,在仲裁结果出来前还是仲裁结果出来后,他都发表了一些亲华言论,甚至当选后优先接见中国驻菲大使而非美国驻菲大使。

  在刚刚拒绝王毅外长举行双边会谈提议后,杜特尔特又被曝向美国议员保证不会与中国就南海问题谈判。随后菲总统府又发出相反的信号:“将继续寻求中菲都能接受的安排进行双边对话”。杜特尔特对中国的立场同翻书一样说变就变,让人琢磨不透。

  如何看待杜特尔特频频对中国玩“变脸”呢?这实际上反映了他内心复杂的真实心态,也反映了菲国在中美两个大国博弈之间的无奈和悲哀。但不变的是,无论杜特尔特怎样玩双面手法,他的目的是争取菲国家利益最大化。

  南海仲裁结果实质上绑架了杜特尔特,给他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加上被阿基诺煸动起来的国内排华情绪,杜特尔特政府压力更大,更何况还花了3000万美元的仲裁费呢。在南海问题上不讨个说法,他对内无法交待,还会落个“卖国贼”的骂名。

  在国际上,美国频频向他施压。杜特尔特即使想纠正前政府偏激的与华冲撞政策,他也很难逃脱美国对他的绑架、威胁、利诱,美是绝不会让其后退的。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的“最高国家利益”。杜特尔特尽管表达了缓和同中国关系的愿望,但他的行动空间受到限制。菲律宾已被赶出驾驶室,华盛顿成为了舵手。 

  杜特尔特是个明白人。他曾说过,“伊拉克及其他中东国家发生流血冲突和美国受到恐怖袭击威胁,其根源都是美国的干涉政策”。对于克里即将来访一事,他并不抱幻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华盛顿在菲律宾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有媒体分析,杜特尔特“不会因南海问题葬送对华关系”。

  尽管杜特尔特有华人血统,但他首先是菲总统,维护的是本国核心利益,决不会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南海仲裁结果,正好给了他与中国坐地起价的借口。他看似向中国求和,但是求和的同时又提了苛刻的条件。中国尽管表达了和平解决的意愿,但又决不会允许菲拿鸡毛当令箭要挟中国。杜特尔特向美国议员保证不会与中国就南海问题谈判,实现上表现了对中国的不满,同时也是为了抬高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因此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内,杜特尔特在南海问题上很可能经常反复,甚至前后矛盾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不要怪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其实挺难的。因为它们都作不了自已的主。故我们爱国网友以后如看到杜特尔特口出过激言论不必惊讶,更不要表现过激。

  菲律宾在历史上就是亚洲人,而且是被美国殖民侵略过的亚洲人,可以说与我们是同病相怜。在这一点上,它和日本是有根本区别的。日本是脱了亚的“欧洲”人,是亚洲的殖民侵略者,所以我们应该对菲律宾网开一面,不能因为它贪小便宜,被前殖民主美国当枪使了,就对它拳脚相加。应该团结它,和平地解决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嘴仗、法律仗都虚无缥缈,都是无奈的选择,实际控制才是最终的赢家。海军司令吴胜利五个“我们绝不会”,就是要把南海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已手上。“说话要和气,但手中一定要有大棒”,美国人早就看透了,我们也要向美国学习。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抗洪救灾精神再现中国大地    2016年07月26日
  • ·网红当有“中国红”    2016年07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