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一张的“养老”床,几个老人睡得起?

2016年07月21日 08:07   来源:红网   毕舸

  一张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售价24万元起,可以自住26年,也可以转租、转售或继承,甚至被指有“升值空间”,未完工的养老院是否可以“预售”床位?又会不会沦为变相“炒房”?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还在调查中。(7月20日中国网)

  24万一张的“养老”床,如果分摊到26年中,一年不到1万元,其实相比广州现有的民办养老院费用标准,已经相当便宜了。但这种“预售制”存在不确定因素。首先,如此做法类似于期房交易,老人一次性给了24万元,万一养老院不能如期完工交付咋办?万一出现资金链问题,导致养老院变成烂尾工程,老人找谁去要血汗钱?而且能有几个老人,能够一次性拿出24万元?

  就这几个维度而言,24万一张的“养老”床,几个老人睡得起?

  抛开这种模式是否存在“炒房”等风险不谈,恐怕更为关键的就是老人们的养老保障如何解决?以广州为例,2020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5万,尽管这几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民办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已经初步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40个养老床位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老人们更愿意选择公办养老机构,而非民营养老机构。

  这就是核心所在。民营养老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不足,人们对其是否能保持长期运转存在疑问,近年来,也出现过个别民营养老机构因经营不善、中途倒闭、结果坑了老人的事情。同时,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价格偏高,对于收入有限的老人来说,这也是一大负担。

  公办养老机构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而民营养老机构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依然是养老社会化的重要组成。如今,针对老人们的担忧,政府相关部门有两大举措可以试行,第一,是对民办养老机构尽快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其自有资金的审核,确保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证运转。第二,建立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包括其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对于指标靠前的优质民营养老机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等途径予以激励,而那些多次排名末位的民营养老机构,尤其是曝出各种问题、老人反映强烈的,必要时予以整改甚至取消其经营资格,推动民营养老机构的优胜劣汰。

  同时,养老社会化的覆盖面应该进一步扩大。除了让老人住进养老院,更多的社会资源应当动员起来。老人养老最需要的是有护理和陪伴,包括广州在内的城市,这几年来在义工、社工等民间公益组织的建设上颇有建树,如果能与社区、小区进行联动,鼓励更多热心人士参与其中,对于孤寡、失独或者子女长期在外的老人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并且可以探索类似于义务献血的“爱心卡”积分模式,也即热心参与养老护理的中青年人士,可以建立相应的“爱心卡”积分,作为个人社会贡献的积累,在就业、贷款上获得更多的信用背书,晚年也可以凭借积分获取优先获得养老服务的资格,从而构建爱心与激励相辅的良性循环机制。

  这或许才是推动社会化养老变革的动力所在,用更为开放性、吸纳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个体互助、民间爱心激活融入社会化养老体系,再加上一大批有活力、同时接受严格监管、信誉良好的民营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双管齐下,就能让越来越多的老人老有所依。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