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放开审批,企业自主投资是一场革命

2016年07月20日 08:17   来源:长江日报   杨于泽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坚持企业投资核准范围最小化。也就是除极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企业投资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政府缩减审批权,让企业自主投资,可以说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在国人的记忆中,不要说计划经济时代,就是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投资一直都是要政府审批的。所谓行政审批权,投资审批是其中最“牛”的部分。现在政府主动放权,可以说是与传统政府职能的挥别,将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投资是一种典型的资源配置活动,按理就应当由市场说了算,也就是由企业自己说了算。党的十八大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政府转变职能,少直接干预市场。政府审批投资是计划经济的孑遗,它以政府全知全能为假设,但实践证明政府审批权对市场没有企业敏感。把投资的权利赋予企业,正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任何投资行为都受到两个硬约束,即投资能力与投资回报,通俗地讲就是既要有钱投资、又要可以赚钱。对这两种硬约束条件的认知,企业应该比政府要敏感而且深刻。哪个投资人愿意把钱扔进没有投资回报的项目里去?政府进行投资审批的理由,应该是政府对国民经济有“一本账”,要进行规模、结构控制,避免盲目投资。但现在随着经济信息公开以及行业自我管理强化,企业反而拥有投资方面的大数据优势,其决策很可能比政府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从实践方面看,政府审批投资行为通常导致权力的异化,带来权力腐败。所谓审批成了设租,投资审批成了寻租工具。投资项目符合政策,如果不能搞掂掌握审批权力者,想拿到批文很难;相反,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政府政策的项目,如果能够搞掂那只有权盖章的手,就可以顺利上马。这样行使投资审批权,与政府审批初衷南辕北辙。

  政府少审批,更多让投资主体“自作主张”,这是否会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的原因有二,一是随着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几乎是必然要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二是虚假的市场需求,导致过度投资。前者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可以促使企业调头、致力于创新。至于后者,政府不过度干预和刺激,恰恰可以避免产生虚假的市场信号。

  但让企业作主,不等于政府“靠边站”,其实在企业自主投资之后政府要做的事情可能更多。过去政府审批后,可能就基本上放任自流了。但现在在法治框架下,政府有很多事中和事后监管责任。企业可能有权自主决策投资,但项目必须符合环评要求,还可能存在其他监管要求。政府自我革命不是打着呵欠洗了睡,而是转变职能,当好公共利益看门狗。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