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篇】科技实力,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信心

2016年07月12日 07:25   来源:工人日报   杨兆敏

  依托大科技项目建设,我们还同步完成科技创新。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首次留下人类足迹时说的这句名言,流传至今已经46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今年4月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次成功实现火箭海上回收时,公司CEO高呼“这是通往星空的又一步”,并在美国社交网站推特上写道:“前往地球轨道‘旅馆’、月球和火星的票价将远低于人们的想象。”

  探索星空,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为此,新一轮全球竞争正在展开。

  在中国,一个即将睁开的“天眼”,同样点燃人们向往太空的激情。位于贵州深山里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在9月完工。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全球一流设备,人们寄予厚望——“看到”宇宙边缘、探索宇宙深处奥秘、寻找外太空智能生命……事实上,“天眼”更是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用于基础研究。

  如今,我们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已提升至第18位。可以说,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我们确定了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目标。建设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是根基,也离不开被称为“国之利器”的重大科技工程。

  利用阿雷西博望远镜,美国科学家发现引力波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的通天巨眼睁开后,将进一步拓宽和加大太空观察的广度和深度,为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相关领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依托大科技项目建设,我们还同步完成科技创新。“天眼”工程实现了三大自主技术创新,其中之一是采用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实现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仅这项技术,就集合了天文、无线电、机械、电气等十几个专业的技术。

  随着中国科技走过蹒跚学步、仰望西方强国的阶段,中国科技企业大众标杆也从联想时期迈入华为时代。2015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发投入1000亿元,超过同期的苹果、谷歌等。同年,华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3898件国际专利申请,连续第二年位居企业界榜首。整个中国,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20亿元人民币,企业支出超过7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3件。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断言,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

  支撑起这个判断的,少不了重大科技项目的贡献——在6月公布的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中国超算上榜总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逐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观察者认为,中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华为的困惑,正是一个例证。其掌门人说,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在技术上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理论水平的极限,若要继续高速发展,则必须从基础科学理论层面改进。

  “中国是一个如此辽阔的市场,足以支撑起他们的种种野心。”有外国友人如此评价中国的科技进步。其实,我们没有野心,我们拥有的是信心,是依靠科技实力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