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神化德国的“防洪神器”

2016年07月11日 07:39   来源:红网   郑建钢

  近日,在全国多地暴雨、台风、防汛成为网友关注热点的同时,德国“防洪神器”也成为热词。所谓的德国“防洪神器”,其实是一种装配式的防洪墙,类似的防洪设施在浙江余姚、兰溪等地已有尝试。专家指出,沙袋与防洪墙应用条件各有不同,直接冠以“神器”之名多有不妥。(7月10日《京华时报》)

  当前,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的抗洪救灾正处于紧急关头,希望有更多的利器战胜水灾,是民众的普遍诉求。这种被誉为“防洪神器”的可拆卸防洪挡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德国,都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走红网络,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夸大“防洪神器”的功效,将其神化,则不仅失当,而且有害。据德国方面介绍,科隆已经使用可拆卸防洪挡板三十多年。这种防洪挡板比较轻便,容易安装,能在水位上涨之前快速建起防御屏障,防洪效果不错。它的缺点是,由于组合式挡板断面比较窄,必须有混凝土底座加以固定,而大部分河湖周边的土堤顶面并不具备安装条件;另外,它的成本比较高,每公里达一百万欧元。

  目前,在抗洪救灾中,不管是中国还是德国,主力装备还是传统的沙袋。沙袋价格低廉,方便易得,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使用沙袋,还是使用可拆卸防洪挡板,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一要根据病情不同,二要针对个体差异,才能做出诊断,对症下药。能够治病的药才是好药。同样道理,能够用低廉的成本达到最佳防洪效果的装备,才能称得上“神器”。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不必纠结于使用什么样的“神器”,更不能完全依赖“神器”,以为“神器”一来,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不是“神器”,是神话!

  因此,抗洪当前,让我们别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所谓的“神器”上,而应当万众一心,共抵洪水。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