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宋林案:床照是反腐利器

2015年09月09日 07: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安

  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床照是反腐利器,一剑封喉。比如宋林案。

  2014年4月15日下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在微博贴出两张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男女床头合影,并指控宋林严重渎职、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利用在瑞银的情妇杨某受贿洗钱。

  18小时后,4月16日上午,宋林在华润集团官网刊载“极为愤慨”的声明,称举报内容纯属捏造和恶意中伤,希望有关上级机构及相关部门尽快进行调查。

  50小时后,4月17日晚18时半,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宣布:“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时,宋林的声明还刊登在华润集团官网上。2小时后,声明消失。

  说起来,宋林的问题早就有人举报,王文志只是其中之一。在那之前9个月,2013年7月17日,王文志第一次向纪委举报宋林,称宋林等华润集团高管在对山西金业的百亿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元国资流失。

  王文志举报称,2010年2月9日,华润集团的子公司华润电力等与金业集团签订《企业重组合作协议》。在此收购案中,华润收购价高出51亿元,宋林直接指示华润电力迅速向金业集团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81亿元收购款,其中违反收购协议提前支付50多亿元。

  这案子,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而且是实名,有具体项目,有具体情节,查处起来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有关部门在2013年7月18日向王文志表示,“若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没了音讯。7月25日,宋林还神气活现地现身一个颁奖典礼,华润集团因锐意进取被授予业绩优秀奖。

  也许在这两次举报之间的9个月里,有关部门一直没有停止调查。但给大家的印象是,如果没有那两张床照,宋林仍会继续当他的央企老板,再当几个9个月也说不定。偏激点说,是床照打翻了宋林,而不是涉及几十上百亿的案子。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就是中航资本总经理杨圣军,7月29日杨被免职。

  当时的情形有点滑稽:在股灾中,杨圣军的领导在媒体上讲述中航集团如何奋勇护盘。但话音刚落,就爆出在这之前,在6月5日到6月29日之间,杨圣军的中航资本减持了中航黑豹的股票2024.47万股的故事,并遭到证监会的调查。这不是打领导的脸吗?于是,杨圣军立马被拿下,挥泪斩马谡。

  这两天又传出故事,说其实杨圣军早就出事了,一直没被拿下,直到这次减持黑豹股份,才挥泪斩马谡。

  杨圣军出什么事了?据澎湃新闻说,杨圣军犯了风流错误。故事很老套:杨圣军遇到了小他16岁的女同志H,俩人好上了,杨圣军承诺今后会和妻子离婚,和H结婚。后来女方有了身孕,杨反悔说不能离婚,杨还升了官,女方当然不高兴,闹到杨的单位,沸沸扬扬,影响很不好……

  领导干部包养情妇,应该是个严重的错误,党纪严于国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四章第一百五十条规定,党员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现有的信息表明,早在7月初,杨圣军就知道自己要受处分了,H提供的一个微信截屏显示,7月5日,杨说自己正“接受调查,听天由命”。不知是否是因为这个风流错误?但马谡迟迟没被挥泪斩了。为什么?也许马谡确实有才,舍不得。

  据中航资本官网信息,2006年9月,学财务的杨圣军时任原中国一航财务管理部副部长,他受命担任财务公司筹备组组长,2007年4月,财务公司成立,到年末就实现了开门红,成为原中国一航第一家当年重组、当年运营、当年盈利、当年分红的公司。这样能赚钱的干部,在哪都是宝贝。而且,至今也没听说杨圣军的其他贪腐问题,不就是风流故事嘛,不就是每月给H三万块钱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压倒杨圣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减持黑豹股份,而不是床照。这些都是反腐神器,也许不用多久,又有新品种的反腐神器冒出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